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08/07/31

韓國印象: 孫中山也是韓國人?

【中國時報】
繼孔子之後 南韓學者稱孫中山是韓人後裔

南韓學者的考證愈來愈離譜,此前稱孔子是韓國人,現在又說孫中山是韓國人。說不定,哪天你會發現,自己原來也是韓國人。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朴芬慶,經過對孫氏家族族譜仔細發掘研究,竟發現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實際上具備韓國血統。報導引述朴芬慶的話說,約在西元前一千年左右,生活在朝鮮最南端,就是今天的濟州島附近的古朝鮮人,曾組成軍隊與周朝作戰,因戰功顯赫,被周文王封于孫(今為河南省宜陽縣境)⋯⋯。

繼先秦美女西施、台灣之光王建民之後,國父孫中山先生也被韓國人邀請進入『韓族後裔俱樂部』。

這一點再次驗證了韓國人的半島性格。一般在半島上的民族,由於必須不斷面對外族的入侵,造成的危機感,反映在性格上,個性都特別強悍(否則生存不下去),並且對種族意識這件事也特別敏感。為了要生存下去,在半島上,民族大融爐這種事是絕對禁止的,因為這代表自己被源源不絕的入侵者消滅。為了生存,一定要不斷抵抗。諸如『韓族後裔俱樂部』,或者是對豆漿、龍舟發源的考究,這一類對韓國血統和文化無限擴張的解釋,其實是潛意識當中,對隔鄰大國的欺壓與同化的一種抵抗。

說個輕鬆的話題:現在科學家推測,所有的現在人類,是同源於一位大約15萬年前生存在非洲衣索比亞附近的女性,科學家給她的代號是「粒腺體夏娃」(註一)。她雖然不是那時的唯一女性,但她是所有現代人共同的外曾曾曾曾祖母。同樣的,全人類也有共同的曾曾曾曾祖父「Y 染色體亞當」,雖然他也不是當時唯一的男性。幸好衣索比亞沒有半島情結,不會天天把名人邀請進入衣索比亞後裔VIP俱樂部。

另外,要和孔子、周公等特定古人搭上關係,真是太容易了。每一個人的直系血親,上一代都有兩人、再往上一代都有四人、再往上一代都有八人⋯⋯,如果要推回第七十代,先祖難道有二的七十次方(相當於十的二十一次方)這麼多?當時地球上哪有那麼多人?所以一定從某一代開始就重疊了(例如:某個位子的曾曾曾祖父和另一個位子的外曾曾曾祖父,其實是同一人),而且重疊得亂七八糟。孔子(或特定的古人,只要年代夠久)要完全避開這二的七十次方個先祖,機率實在太小了(註二)。如果韓國人喜歡邀請人加入VIP俱樂部,看到這些數學,心裏必然狂喜!所有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的基因當中,一定或多或少沾了一點朝鮮的DNA,一個也跑不掉。歐洲人也不例外:成吉思汗在全世界產生了多少後裔,再加上成吉思汗的族人和女真族的地緣關係,不用推到上古時代,就會出現共同祖先。這樣一來,這些歐洲人其實都要認祖歸宗,改姓"金"才是。至於不用改姓金的也別高興太早,祖母或外祖父這一類的先祖,總有一個會沾上邊。除了姓金的之外,韓國還有"李"這個大姓的可以用。總之,全世界的人,都和韓國人有血緣關係,不用一個一個考究。這就是數學的厲害:根本不需要建構解(實實在在的步驟,找到解在哪裏),就可以證明(或反證)許多存在性的問題。

話說回來,這也提醒我們要珍視自己的文化資產。我們不重視的事物,一不小心,可會被別人撿走,搞不好還會佔為己有,去申請個世界文化遺產之類的。如果我們對國父被拉入"韓族後裔俱樂部"反應激烈,韓國人搞不好會不解的回應:台灣不是不要嗎?他們正在接著計畫邀請兩蔣加入這個VIP俱樂部呢⋯⋯

(註一)粒腺體夏娃:粒腺體以及其中的RNA是從卵子而來的,因此可以用此追溯母系先祖。比較RNA的差異,可以畫出母系族譜的樹狀圖,了解彼此之間的母系血緣關係。用RNA突變的機率則可以推估樹狀圖分支的年代,以及共同祖先(粒腺體夏娃)存在的年代。同理,用Y染色體的DNA可以推估父系先祖。

(註二)如果孔子時代的地球人口為一億人。則你的某一個特定的先祖位置是孔子的機率為p=1/100,000,000(一億分之一),這是假設uniform distribution。因此,孔子不是你的這一個特定位置的先祖的機率為1-p。這個數字雖然很接近一,但是你的先祖位置,共有N=二的七十次方個。因此孔子不是其中任何一位先祖的機率,是(1-p)的N次方。由於N實在太大,這個機率就變成一除以十的十兆次方這個數量級了。類似的情況:一個人中樂透的機會,和被雷打到的機會差不多。但如果你有二的七十次方次的對獎機會,大概非中不可吧。

1 則留言:

faintglow 提到...

叛徒:

2 的70次方式是假設先祖完全都沒有近親通婚, 才會有這麼多的先祖. 但並非如此.

其實黑猩猩和人類不過也只有 1.6% 的基因差異, 所以我們都是衣索比亞人. 這也是很正確的.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