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07/02/20

我的學曆散論(二)

西洋的曆  
相對於古中國的曆,古西洋的曆算簡單多了!這是因為西洋古文明的數字系統,例如希伯來或羅馬的數字系統,不適合高度複雜的計算,因此多半不能在發展出精細而複雜的曆術。因此合天一事,只好做某種程度的犧牲。


猶太人的曆法
  最接近中國的陰陽合曆,但是閏月放年尾,沒有古中國曆術的精巧。猶太曆法的影響所及,是一些猶太節日,以及基督教的復活節(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必須同時考慮陰曆與陽曆,而不是陽曆的特定日期。

猶太人的曆法是這樣的:
1 Nisan (介於March和April之間的陰曆月)
2 Ziv (以下依序)
3 Sivan
4 Tammuz
5 Ab
6 Elul
7 Ethanim
8 Bul
9 Kislev
10 Tebeth
11 Shebat
12 Adar
閏月 Adar Sheni,必要時置於猶太年尾

穆斯林(伊斯蘭教,俗稱的回教)的曆法
  純陰曆,因此符合月亮周期,但是不合太陽周期,以致一年的第一天不固定在陽曆的哪一個時間(可能是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回曆的第一年是西元622年,相當於我國的唐朝。由於沒有閏月,因此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多天。西元兩千年(陽曆過了1378年)是回曆的1421年(回曆過了1420年)。

西曆(凱撒曆與格曆)
  純陽曆,因此符太陽周期,但是不合月亮周期,以至於一個“月”與月亮一點關係都沒有,是數學最差的發明,但也最簡單。雖說是陽曆,可是一年的第一天,與太陽在什麼位置,一點關係都沒有(既不是春分夏至,也不是秋分冬至),完全是巧合造成的。大小月之所以混亂(不是規則的一大一小),是因為最早的時候,年首是在三月。所以九,十,十一,十二月的英文名字裏,分別有七,八,九,十的字根,而不是九,十,十一與十二的字根。當初是由年首開始,一大月,一小月,所以現在的七月是大月,八月則是小月,九月是大月,十月則是小月...。七月的英文名字,是紀念偉大的皇帝(凱撒)朱立亞而命名的,該月是大月。後來,皇帝奧古斯都認為自己和朱立亞一樣偉大,他的生日在八月,因此八月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可是八月是小月,皇帝為了讓自己和朱立亞相比,毫不遜色,因此將八月改為大月,接下的月分因此也改動了,不夠的日子,就由年尾(現在的二月)扣除,造成今日奇特的大小月順序。

  上述的凱撒曆,使用四年一閏,平均一年365.25日,與歲實365.2422相差了一點,因此在十六世紀時,春分竟由原來應出現的三月二十一日,提前至凱撒曆的三月十一日。因此教皇格氏下令,1582年的十月四日的後一天改為十月十五日(以補足天象和曆法相差的十天),並把閏法改為四年一閏,百年不閏,但四百年閏的新規則。這個曆制因此被稱為格曆。由於當時教皇的勢力,已不再遍及全歐洲(例如英國),且有一些東正教的國家(例如俄羅斯)本來就不在教皇的管轄之下,所以很多國家的曆,一直有十天的差別。影響所及,歷史上的某些大事,其日期要小心考證(例如牛頓的生日,在英國和歐洲,分別會是一年的年底和次年的年首;基督信仰當中最重要的復活節,不同的曆,會出現一個月左右的差別;俄國的十月革命,並不是發生在十月等等...)。

進一步閱讀
曹亮吉:阿草的曆史故事(天下文化)
董作賓:中國年曆簡譜(藝文印書館)
高平子:學曆散論(中研院數研所)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明文書局)

回到我的學曆散論

1 則留言:

學圃 提到...

儒曆與四分曆 歲實都是365.25
默冬章 與 華人的19年7閏精準度沒有差異
問題是 所謂陰陽合曆 有曆日 曆月(朔望月) 有曆章 曆蔀
沒有穩定曆年 屬陽曆系統的節氣 寓之曆間 又沒有建立以節氣為參考點的行事記述習慣 說陰陽合曆 名不副實
乾嘉年間阮元編疇人傳 謂沈括十二氣曆無閏不合經意 其實沈括設想周全 有關朔望事務寓之曆間 陰陽並陳無違
現今正是用的此法 星期也進來了

對岸辭書說陰陽合曆以陽曆為骨幹 錯得離譜 此間教育部編辭書不辨正誤 跟著錯 笑話多一則

399890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