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07/02/20

顧爾德

Glenn Gould


  我唸小學的時候,學過鋼琴。開始接觸巴哈的作品之後,深深地被對位法的美感所吸引。然而,自己既不是音樂神童,練習又不足,在作品愈來愈困難的情況下,最後只練完了二聲部創意曲,就停下來了。



  練琴總會有一些表演的機會。鋼琴老師告訴我:可以準備幾首曲目,平時就把它們練熟,臨時需要在眾人面前露兩手,就能夠從容表現。老師同時告誡:選莫札特貝多芬的奏鳴曲都不錯,不過,最好不要選巴哈。因為彈莫札特或貝多芬,比較容易彈得像是一回事,而巴哈,可能怎麼彈,怎麼不像。在眾人面前顯露身手的時機,最好不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高二的那一年,一位非常喜歡古典音樂的同學,在午休時,用隨身聽借我聽一卷錄音帶。在那個寧靜的午後,我第一次聽到了顧爾德彈奏的,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我永遠記得那種震撼的感覺:當進入第一段變奏時,主題是那麼清楚的而有力地在左手,不,簡直是他的第二支右手,彈奏出來。我驚訝地聽著這位有兩支右手的仁兄,一邊彈奏一邊哼唱巴哈。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在聽音樂時,感覺到雞皮疙瘩掉了一地。然後,發現自己重新認識了巴哈。


  或許在那一刻,我就已成為顧爾德迷而不自知。後來自己曾經找過一大堆不同版本的郭德堡來聆賞,並且發現,他們和顧爾德全然不同,只有顧爾德能夠這樣詮釋巴哈。我瘋狂地搜集他彈奏的其他音樂,巴哈或非巴哈,並且搜購各種介紹他的書籍,驚訝地閱讀著天才傳奇的一生:由1956年的郭德堡第一次錄音開始,其間並不對任何作品做第二次錄音出版,然後,在第二次的郭德堡錄音後結束。而這一張,就是讓我重新認識巴哈的郭德堡1980年版。為什麼天才總是早逝?我在心裏惋歎著。

沒有留言:

399929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