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別誤會。我們要聊的不是漫畫也不是日劇,而是《安東尼·波登之廚房機密檔案》。
無常的人生,往往充滿苦情。比方說,最近發生的熊本大地震。受到前震重創的災民,當時恐怕沒有多少人想到過,接著將發生更巨大的主震。此時,只能看看那些富含正面能量的書籍。人們都喜歡激勵人心的故事,像是王建民如何從谷底再度爬起,或者,像是安東尼·波登在廚師生涯的起起伏伏,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廚,諸如此類。
根據波登的回憶,他的大廚之路,起始於全家人的法國旅遊。年幼的波登和弟弟向來只吃漢堡配可口可樂。旅遊當中,尤其是在用餐時,他們倆不斷製造大小麻煩、發出各種牢騷,讓父母幾乎無法忍受。終於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為了在高級餐廳好好享用一頓晚餐,兩個大人下定決心,事前做好準備,把小波登哥兒倆留置在餐廳停車場看漫畫。在那兩三小時當中,小波登滿心不悅,也隱約感受到:被大人們狠狠排除在外,這一餐必然是某種大事。為了讓大人們意識到自己不該被排除在外,他開始賭氣地從漢堡可樂轉向大人的口味。其後在法國的海灘上,全家人受邀品嚐生蠔。在父母仍一臉猶豫時,他搶先在眾人面前吃下了這個既陌生又令人驚懼的食物。和大人們賭氣對戰大獲全勝的快感,加上生蠔的美味,雙重的強烈刺激,讓他對此留下無法抹滅的深刻記憶。就這樣,波登的人生方向,悄悄地開始轉彎。
故事的場景,接下來轉到餐飲學校的魔鬼訓練,以及實際在店家工作的過程。此處揭露了一些有趣的『廚房機密』,例如廚房為了盡速去化庫存,因此要在星期天的早午餐推出西班牙海鮮烘蛋,特價供應,免得海鮮過期無法使用。其他各種剩餘食材加上油醋汁變成各式沙拉,處理不掉的牛肉就提供給需要全熟牛肉的顧客。這些暗黑的手法用詼諧的口吻描述,令讀者感到既驚訝又有趣。
他愈來愈成功,登上了主廚的位子。接著因為追逐金錢和毒品而逐漸墜入谷底。他在各家餐廳之中跳槽,終至失業,只能四處投遞履歷,等候面談機會。在書中,波登用雙關語『waiter』來挖苦自己由堂堂主廚淪落至此,只能等待再等待。挖苦自己正是作者最高明之處,因此談論那一段潦倒歲月當中的小插曲『我對肉的了解』,算得上是全書最精采的章節。
然後他爬出了谷底。就任新職,寫了暢銷書,主持了美食節目,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廚師作家兼美食節目主持人。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喔,別誤會。這書十分精采,內容也不是童話故事。能夠從谷底站起來,說有多激勵人心就有多激勵人心。除此之外,書中各式第一手的廚房情報和廚藝知識,真是令人愛不釋手,就像我家的小狗愛死了純手工烘雞胸肉一般。不過,在我心中總有那麼一點點困惑。說它是編劇精心安排的劇情好像也不為過?然而這畢竟是安東尼·波登其人其事。看看自己週遭那些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其中就有不少曲折離奇,如同八點檔大劇《世間情》一般的情節。
不過,真能拍片的故事,即使廢柴都會是帥哥美女。套一句《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作者佛杜錫克的話:這世界上總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不僅功課好,籃球游泳樣樣在行,人看起來更帥,彷彿所有的好基因與好運氣全部集中到他的身上。名廚波登會不會正是這個好運的傢伙?不是說他不努力,而是說其實有更多可憐的傢伙想從谷底站起來都沒辦法。我在本湖月等幾家日式料亭用餐經驗得到的結論,即使每個學徒都努力不懈想成為主廚,或者終於都成為了主廚,也有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有才氣、更風趣、或是更有賣相,因而更容易成功。激勵人心的成功故事,會不會就像是我看到某個自助旅遊的網路社團,成天有網友分享照片,說他們在日本刷JCB信用卡得了大獎,JCB給了幾萬塊日元禮券之類的事。奇怪,為什麼我從來沒中獎過?仔細想想,那是個巨大的社團,成員三十萬人。母數這麼大,總會有人中獎的。這些激勵人心的成功故事,搞不好正是投資金律當中,所謂的survivorship bias?(也就是說,只有最好的績效才被記錄下來,失敗的投資總是被忽視。)
對了,我得坦白,我的JCB卡在十年前就剪掉了。
繼續閱讀:
Che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