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2/08/04

巴哈咖啡館 (カフェ・バッハ) ──南千住


回台之前,大清早,到巴哈咖啡(カフェ・バッハ)位於南千住的店面喝咖啡。



巴哈咖啡館位於東京台東區的南千住。從銀座搭乘地鐵日比谷線,需要接近半小時,電車走啊走的,等到從地底下浮出地面時,南千住就到了。

從車站南口離開,經由一個奇形怪狀的陸橋通過JR的鐵道,然後,藉由Tokyo Sky Tree帶路,看著它,順著大馬路向前走。南千住是一個老社區,路旁盡是一些陳舊的中式小餐館。經過了警察局不久,就可以看到巴哈咖啡館的招牌。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巴哈咖啡館。第一次可以說是來朝聖的。一個人在晚上前來,加上自己的日文不夠好,其實有些緊張。最後甚至記不太起來咖啡的味道。今天則是早早出發,在8:30開店後的幾分鐘之內,就到達了咖啡館。然而店裏已經有兩位顧客上門,我是第三號。女店員很快就送上了冰開水和Menu。店裏幾張桌子上頭已經放著立牌註明預約席。店裏的音響,播放的是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想必是店名「巴哈」的緣故。由於剛開店,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號的第一樂章尚未播放完畢。幸而巴哈是多產的音樂家,人稱音樂之父。倘若選了作品不夠多的音樂家當店名,每天只能聽那幾首作品,應該很困擾吧?

照例點用「巴哈特調」。另外點了土司當早餐。

巴哈特調並不是淺焙的咖啡,而是略偏中深焙。因此酸味不明顯,苦味稍稍多一點,是大人的口味。咖啡粉事前已經磨好,想必因為顧客太多,所以綜合咖啡已先磨成咖啡粉,放在罐子裏保存。因此,下次如果有機會再來,也許不再點特調。畢竟香氣還是現磨的新鮮咖啡粉為佳。如同永和豆漿,名氣再大,如果是中央廚房出爐的成品,經由長途冷藏運送之後,和自宅旁邊現打的豆漿和現烤的燒餅比起來,恐怕新鮮的更好吃。

上次,在CAFE BAHNHOF喝咖啡時,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同樣是很好的咖啡店,有的咖啡也很好喝,但是卻沒辦法讓我感動?我想,我有了答案。我喜歡的咖啡館,不論是美瑛的北工房、札幌的CAFE BOHNE,或是新竹的菡萏咖啡或是馬雅烘焙咖啡館,都是小小的店。店主為顧客泡的咖啡,就像是親自為朋友泡的,最好的一杯。是人和人之間的「牽絆」讓我感動。然而,當小店要繼續長大,開更多的分店,如果一切只靠店主一個人,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須依靠SOP(標準作業程序)。藉著標準作業程序,巴哈咖啡可以枝開葉散,CAFE BAHNHOF可以在大阪開兩家店面,每一杯咖啡,都可以保持一定的水準。某一方面,成長是很好的事,尤其像巴哈咖啡,訓練出了這麼多咖啡業的高手,日後各自在家鄉開業,把美好的單品咖啡帶給各地的人們。然而,當小店變大時,希望每一位打工的吧台手,像當初小店一樣,用泡咖啡給朋友喝的心情,泡出每一杯咖啡,這樣的要求,的確高了一些。


Cafe Bach(カフェ・バッハ 自家焙煎珈琲):東京都台東区日本堤1-23-9
營業時間08:30-21:00,每週五休業。


繼續閱讀
為什麼不是星巴克?

沒有留言: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