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聽韋伯的音樂劇Love Never Dies,還有看名畫Venus and Mars,我飛到了英國。
出發前,沒有什麼時間做行程安排。不過行程本來就很簡單:逛大英博物館、國家藝廊、晚上聽音樂劇,剩下的時間就是在海德公園裏頭走路,把平時不太足夠的運動量補回來。因此也不用太多計畫。
到了希斯洛機場,為了過海關,排了超過一個小時的隊伍。真是驚人,怎麼可能有這麼沒效率的國家?這是我對英國的第一印象。
不過,我很快地就了解到:英國的海關效率這麼差、旅館這麼貴、internet這麼不發達,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就算英國人躺著幹活兒,甚至完全不幹活兒,觀光客還是照樣源源不絕地湧入英國。英國人,就像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孩,光是靠著上一代留下來的財產,例如一大堆幾百年歷史的教堂和其他建築,或是在日不落國時代不知是偷來搶來、或是不公平貿易便宜買來的別人的文物,觀光客就自動上門了。英國人如果再努力一點,多寫幾齣像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音樂劇,隨便就可以上演個十幾二十年而不下檔,那麼,觀光客在入海關之前,就需要再多排一兩個小時了。
台灣要搞觀光嗎?台灣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孩,我們沒有一大堆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築,祖先也很講理,只有從中國大陸搬來一些古文物。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就要靠自己多努力了。可是,夠努力嗎?連泰國的曼谷,馬上都有機場捷運了...。
下圖:希斯洛機場(LHR)到倫敦的Heathrow Express終點Paddington車站。為了圖方便,直接住在Hilton Paddington,就在車站旁邊。房價很貴,英國的旅館都是這樣。

Paddington車站附近的街景。這個時節快到夏至了,不到五點就天亮了,晚上十點才天黑。


下圖:天氣多變化,一下子就變陰雨天。

下圖左:雲洞底下的是St Martin-in-the-Fields教堂。古典音樂迷對這個教堂的名字想必並不陌生。下圖右:大紅色是英國常見的顏色:公車、牛排館的裝潢和桌椅、還有紳士的領帶,都會見到這個顏色。倫敦有很多的雙層公車。搭公車很方便,坐在二樓可以順便做個市區觀光,而且很多公車站牌有電子看板顯示下一班車幾分鐘到站。我看到的乘客幾乎都是說著各種奇怪語言的外國觀光客。不過,倫敦的交通很糟,車輛常常動彈不得。趕時間還是得搭地鐵。


2 則留言:
(糟糕,不確定之前寫的留言是消失了還是在,只好重來一次)
確實,多數西歐國家如您所言,是靠著前人遺蹟大賺觀光客錢,義大利如是,法國如是。只是,相信各國家懶散/認真程度還是有別。我在義大利工作的好友便大大受不了當地人的工作態度,而在倫敦工作的好友倒沒多嚴厲批評當地人。
另外,我想是因為倫敦曾遭恐怖攻擊,所以海關把關不免囉唆。不全然是工作效率慢的問題。
今年5月間我獨自攜一歲小兒自巴黎搭Eurostar至倫敦訪友,在車站海關便有如下對話:為何去倫敦?訪友?什麼友?高中同學。你的回程機票呢?沒帶。因我兩天後即返回巴黎,繼續我們全家的法國旅遊,且我們將自巴黎搭機,所以機票放在我先生那,不用帶去倫敦吧。你朋友住哪?抱歉,我沒抄地址耶。你們怎麼碰面?她來車站接我。所以我才搭這班車,抵達時正好是她下班時間。她的手機號碼?我沒留耶。我們不常打長途電話,何況就約好在車站了。那你們怎麼聯絡?email。她在哪上班?xx銀行。什麼部門?工作內容?我以所知如實回答。你們上次何時碰面?今年2月她回台灣時。(上述問題反覆要求更詳細說明)
是說,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遇到如此冗長盤問。
最後,我想說,您你文筆真好。
以及,謝謝您的問候。
April (with River)
Dear April,
謝謝你的留言。
看來我對英國人太嚴厲了些。
可能是因為沒去過法國和義大利的關係:)
(嗯,生活又開始有了新目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