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0/06/22

倫敦印象(4):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這是個天氣很好的日子。
雖然沒去過大英博物館,也沒人帶路,不過,下車之後,跟著其他遊客走,自然就到了目的地。

(下圖左、右:沿路都是要去大英博物館的遊客。)


大英博物館的館藏,來自世界各地,從非洲到中國都有。真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弄到這些展覽品的。雖然對其他收藏也有興趣,不過,我主要是來看木乃伊的。(下圖左:博物館一隅,右:非洲展覽品)

目標既然已經設定妥當,博物館一開館之後,立即略過其他展示區,直接到達展覽館最裏面的幾間木乃伊展示間。


木乃伊是什麼?以我的認知,這是古埃及人面對死亡的方法。就像是古中國處理死亡的方法一樣,人們發展出一套複雜的儀式,純粹是為了處理”死別”引起的悲傷情緒。古埃及人是不是真的這麼相信,在復活的時候,還會用得到木乃伊?我認為,認真相信的,其實是在生與死的議題上,找到他們的解釋,以便心靈有所依託。至於其他人們多半是跟著習俗,並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
 
古埃及人把他們對於死別的哀傷,製作成了木乃伊。哀傷的情感與完好的木乃伊一塊兒保存了下來,如今,靜靜地展示在幾千年後的異國。來自異次元的大眼睛,盯著包裹良好的木乃伊。他們試著解讀棺木上的象形文字,試著用X光照射木乃伊的內部。異次元的文明或許比較進步,有較高度發展的科技,但對於生死,一樣無知。用X光照射哀傷的情感,能在黑膠片上得到什麼?不過就是得到空洞的包裝物留下的黑影罷了。
 
展覽館安靜的時間並不多。不一會兒,愈來愈多的人潮湧入,其中有許多是小朋友,隨著老師來校外教學。這些小朋友看來都不是英國人。原來德國或法國小孩的校外教學,是在倫敦進行。小朋友帶來的是活力與歡樂。安靜的氣氛,就在小朋友們湧入後消失。

每一位小朋友的手上都有一張紙,上頭應該是許多關於木乃伊的問題。老師講解之後,他們就會在其中對應的格子上,填入一些文字。木乃伊的每一站都看過之後,格子就會填滿,作業就完成了。

小孩看木乃伊的表情,比木乃伊本身更有趣。這個神秘的課題帶給小朋友的,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得知,有一丁點的恐懼,卻有更多好奇與興奮的成分。於是,他們爭相觀看這個神秘的古文化遺產,然後在作業紙上,為老師指定的每個問題,寫下他們的答案。

小朋友還不懂死別的哀傷。對大多數小朋友而言,死亡,如同外星人或者恐龍,是距離現實生活太遠的存在。所以,對他們來說,木乃伊的成分,只是含有恐懼與神秘的歡樂組合,還沒有哀傷在其中。

死亡,在你的左手邊 
我看<風のガーデン>(風之花園) 
佛瑞 安魂曲--自從Luke走了之後

沒有留言:

399870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