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2/02/02

馬桶不同,文化也不同──我看電影《トイレット》(Toilet)

電影《Toilet》是荻上直子導演在《海鷗食堂》與《眼鏡》之後的新作。這是一部沒有日文的日本電影。演員除了老祖母之外,全都是講英語的外國人。至於老祖母(罇真佐子飾演)在全片當中只開口一次,說了兩個英文單字,真是演技大考驗。喜歡荻上直子作品的我,趁著BS頻道播出這部影片時,完整的欣賞了這部影片 。

電影的故事大綱很簡單:男主角Ray是個喜歡機器人的御宅族,在生化科技公司的實驗室上班。他有一個天天把自己關在家裏的哥哥,和一個仍是大學生的妹妹。三兄妹的媽媽在過世之前,把身在日本的老祖母找了過來。老祖母每天都不開口,孩子們甚至不知道她到底聽不聽得懂英文。每天早上,老祖母從洗手間出來之後,總是會深深地歎一口氣。故事就從這個有趣的話題開始發展。

老祖母會歎氣,是因為在日本,類似Toto這一類的『免治馬桶』,已經做到紅外線偵測,使用者接近時,自動打開馬桶蓋。馬桶座墊是加溫的,即使冬天使用也很舒適。解放之後有溫水洗屁屁,清洗模式有好幾種選擇,洗完還有熱風吹乾。完事之後,使用者站起來,馬桶會自動沖水。使用者離開後,機器自動關蓋。如果要說『科技始終是來自人性』,Toto應該是最有立場以此自誇的。習慣了此等享受的老祖母,到了加拿大,每天早上要被冰冷的馬桶折騰,只能深深地歎氣了。先進的加拿大,從馬桶的角度來說,是個落後地區。

據說這個故事,是拍《海鷗食堂》的芬蘭工作人員,在日本如廁之後,大為贊歎,因此向荻上直子導演說:應該拍一部名叫Toilet的電影,好好講一講文化差異。用這個題目講文化差異,果然有趣。記得龍應台女士就曾經以德國馬桶和日本馬桶的差別,來討論兩個國家的文化差異。她說:德國的馬桶,把排泄物沖下去的地方,是在前面這一側,和我們一般看到在座位的後側,正好相反。因為德國人在大號之後,一定會回頭仔細檢視自己拉出來的傢伙,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絕對不能讓它直接掉到看不見的地方。反過來,日本人對此則是『眼不見為淨』,不只不想回頭看,還把它用安靜的沖水裝置自動沖掉。龍應台女士把這件事和兩個民族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做連結:德國人不斷強迫自己面對這一段歷史。藉由不斷面對傷痛和反省,從歷史當中得到寶貴但痛苦的教訓。而日本人則是選擇忘掉傷痛,努力往前走下去,以至於外人覺得:這整個民族對二戰於彷彿得到了集體失憶症。

不過日本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免治馬桶的。Toto做出的第一款免治馬桶,是經過了一大堆員工試用,才搜集到足夠的資訊,決定沖洗的角度和方式。第一款免治馬桶推出時,為了打廣告,Toto請了當時最有名的女星,用水彩筆在手臂上畫了幾筆紅紅綠綠的顏料。拿衛生紙擦這些顏料,無法擦乾淨,只能用水沖。廣告台詞是:屁屁也想被洗乾淨喔。現在看來是幽默高雅的廣告,不過當時這個廣告一推出,立刻收到來自各方的抗議:吃飯時間播什麼馬桶廣告,還出現屁屁如何如何的字眼!然而有趣的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人已經像電影裏的老祖母,沒有了Toto,是會深深歎氣的。日本現在甚至有『攜帶式』的Toto旅行組,就是要讓那些需要出國,但又不能沒有Toto的日本人,在海外順利解決每日的大事。

トイレット官方網站

2 則留言:

のさん 提到...

お久し振りです。
荻上直子さんの作品も、もたいまさこさんも大好きです。
なるほど便座が冷たいって最近経験無いですね。

叛徒 提到...

Hi, のさん,

好久沒有您的留言了。近來可好?
我很喜歡荻上直子女士的電影。甚至因此想去看看有『海鷗食堂』的芬蘭呢。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