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田光代女士的得獎力作。後來還被拍成影集。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本小說,卻一直沒有把它找來好好讀一讀。幾天前,意外在NHK看到小說翻拍為影集的結尾一小段,忽然覺得:沒有花時間讀好書,真是對不起自己。於是,趁著需要在台北待幾晚,卻什麼事都不能做的空檔(原因日後向各位報告),把這本書買了下來,當做床邊消磨時間的讀物。
結果,一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中間反反覆覆地重讀了幾遍,心頭一直緊緊的。自認閱讀速度不慢的我,這次備用的其他讀物,包括一整套《Death Note》以及其他小說,全沒派上用場。
故事講的是一位女性、別人婚姻的第三者,偷偷抱走那對夫婦初生的女嬰之後的大逃亡。多年後,她與女童終於在偏遠的海港被發現,女童被遣回原生家庭,日後長大成人。故事分別從偷抱嬰孩的女性、以及長大後的女子的角度講述。故事的情節可媲美偵探小說,但故事題材觸及的深度,卻絕對是一部值得品味再三的文學作品。角田光代果然是同時具有直木賞(日本大眾文學最高獎項)與芥川賞(純文學最高獎項)實力的作家。
偷抱嬰孩的女性,聽信了男方的巧言,在感情上受害。意外懷了身孕,被男方說服拿掉。後來又被要保護自己婚姻的妻子,用各種方法威脅騷擾,心靈再度受傷。無法再孕的她,偷抱了嬰孩,在逃亡的路上,只能和小嬰孩相依為命。她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時日,又逃到不認識的老婦家待了一段時間。最後,甚至求助來路不明的新興宗教團體。為了能找到一個能待下去的地方,她在那個團體裏,放棄了所有的財產。
讀到這裏,我想到自己在唸研究所時,加入的新興宗教團體。人生旅途碰到困境,在崖邊只知道緊緊抓住任何能抓住的東西。小說裏,新興宗教團體為大家取新名字、使用study, meeting等外來語、成為正式成員得經過研修與審核等描述,感覺異常熟悉。自己加入新興教會的經驗,並不能說全然無助。至少在當時,靠著它,內在的高壓反應爐得以減壓。算起來,我也是在年輕歲月當中,放棄了當時可放棄的所有,熱心地投入。然而,它並沒能真正解決問題。內心世界存在的活斷層,仍然三不五時活動,進行所謂『正常能量釋放』。當大地震再度來臨,而宗教再也無法解決問題時,我只好再度逃難了。
因此,當偷抱嬰孩的女性發現,繼續待在新興宗教團體不是辦法,必須再次逃亡時,我開始同情她了,雖然她的行為再怎麼說都是個罪過。這次,她在偏遠的小豆島待了下來。在那裏,女童漸漸成長,與偷抱嬰孩的女性,成為困難重重的生命當中的『同行二人』(引用小說裏引述的,四國的行腳僧通常將此寫在斗笠上,以示弘法大師的精神常相左右)。
讀到這裏,我不禁與事後得知實情的歐巴桑有相同的感慨:倘若她不是野野宮希和子(偷嬰女子的本名)而是宮田京子(她在小豆島的化名),那該有多好。人生的困境多半需要獨自面對。最終女童仍被發現並遣回原生家庭,女子在人生旅途上,再次偊偊獨行。『同行二人』是個福氣,我不禁深深感謝家人與另一半對我的包容。
長大後的女孩,一直想逃離她的生命當中的什麼。她不像別的同學生長在『普通』家庭。媽媽有時歇斯底里地發狂,事後又像是贖罪似地對她溫柔說話。爸爸不知如何處理來自外界的干擾以及家庭內部的壓力,大部分時候都是冷漠以對。妹妹對忽然出現的姐姐,不知如何自處,剛開始時還會吃醋。同學則是聽聞關於她的家庭的諸多醜聞,沒有人願意和她做朋友。而隨著年紀成長,她發現自己和那個『綁架犯』、那個害她的生命變成如此的女人,竟然那麼相像。因為她也愛上了有家庭的男人,偏偏只有這種男人教她: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一切不是自己的錯。
當她最終跟家裏大吵一架,看著哭泣的母親、動彈不得的父親、以及垂頭不語的妹妹時,她忽然想到朋友說的:『不是討厭或喜歡的問題。母親就是母親。』
要不要做個普通人?這並不是選擇的問題。沒有誰可以選擇做誰,沒有人可以選擇家庭和父母。一直想著做個普通人或生在普通家庭有個普通際遇,沒有辦法解決人生的問題。何況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個世界並不存在一位『普通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自己找出路,離開自己的困境。
於是,『蟬』在這本小說當中,寓義豐富了起來。蟬的空殼,讓偷抱嬰孩的女性想到自己被嘲笑人生如同空殼,但也象徵女孩要找到出路,就要如同蟬的蛻變,脫殼而展翅。當其他的蟬大多只活七日,而有一隻蟬活到第八日,這隻『第八日的蟬』可謂單獨,但並不可憐,因為單獨和孤獨並不相同。而且,第八日,一定可以看到些什麼。人生的旅途如有什麼曲折需要單獨走過,也必然可以在途中看到些什麼。
2 則留言:
我搞不清狀況的在沒人陪伴的剖腹產後第二天的醫院病床上就讀了這本書,結果哭到來巡床的護士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我就想遠離角田光代了. 不過,最近還是借來了"森之眠魚",以母親角度的故事,還是引起我的興趣. (April)
Dear April,
謝謝留言。好巧我也正開始讀《森之眠魚》,因為很想再多讀一點她寫的書。
請代我向River問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