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有雷)
這是一部好看、但是太聰明的電影。
說它太聰明,有底下的原因:
1.反正是夢,所以編劇要搞多麼誇張的劇情,都說得過去。
而且,如同電影中提到的:夢不需要有頭有尾,因為你從來不會記得一個夢是怎麼起頭的。它就那樣開始了。所以夢的劇本,不需要過分考慮因果律。
2.同理,導演想要安排多麼驚人的視覺特效,都沒有問題。反正是夢。完全不用找其他藉口,觀眾也不能說它太誇張。
3.竟然架構了三層夢,真是厲害的好主意。再加上『層與層之間的相對時間感乘以20倍』的怪點子,於是,結構嚴謹地架在一起的三層夢,裏面不需要太多劇情,就可以消化掉很多時間。
吳宇森喜歡在動作片的武打片段,忽然使用慢動作。雖說是所謂藝術手法,但觀眾會戲虐地說:那是用來殺時間的。這部片子的編導,比吳宇森更厲害。大量的慢動作,就是導演明明白白地『殺時間』給觀眾看。而且是正正當當、臉不紅氣不喘地殺時間,因為它的故事就是這樣講的。
這樣的電影當然好看。但是,也就只有好看了。
如果電影工作者的企圖,是要做出一部充分娛樂大眾、並且在讓觀眾們好好relax之後,也把自己的荷包賺得飽飽的電影,那麼,這部電影算是相當成功了。電影的本身真是精妙,無論在電影特效、或是在自圓其說的故事結構上,都是如此。
但一部電影之所以成為讓人難忘的經典作品,重點不是特效、手法或結構,而是故事的內容物。往往,一點點人性的共鳴,就讓一個故事精采了起來。Inception這部片,在結構上用了『夢』這個妙點子,是一部聰明的電影。但是偏偏因為容器的組織太精妙緊密,使得內容物放不了太多東西。而且諷刺的是,就算放了什麼感人肺腑的成份進去,也因為『夢』而強化了它的不真實感,和其他電影努力將虛構的故事營造出真實感,以求觀眾的共鳴,方向是恰恰相反的。
所以囉,太聰明,有時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另外,雖然是聰明的電影,筆者依例還是要在文末吹毛求疵地指出一些漏洞:
1.大部分的時候,夢是沒有色彩的。只有少數時候例外,大腦可能因為特定區域的放電活動,使得某一小段夢境的色彩異常鮮豔。所以,此片的大多數做夢的片段,導演應該要好好考慮,把色彩刷得更不飽和,而另外一些片段的色彩則應該要異常飽和鮮豔。是最底層的夢,大多數時間應該刷成單色調。
2.雖然人們在夢裏會出現飛翔之類的特異功能,但除非正在睡夢的人被倒吊起來,否則他不會夢到自己用反物理狀態的方式站立或行走。同時因為大腦需要從自己的database當中創造出夢境,因此不會做出一半的人倒立著迎面而來的夢,因為database裏沒有這種素材。
3.此外,關於夢與現實世界的時間感的比例:一層夢乘以20倍時間的說法,可以接受。但夢中的夢還是由同一顆大腦製造,大腦無法這樣一直『超頻』上去,否則大腦會燒掉。可以自圓其說的方法其實是:底下一層的夢和上一層有同樣的速度,而不是1:20,但因為夢可以是沒有頭沒有尾的,所以,底下的一層夢,其實可以由一堆沒有頭沒有尾的的東西組合起來,中間有很多空白之處有時間的跳躍。因為時間跳躍,所以湊出前後更長的時間感。這樣的說法,雖然合理得多了,但壞處是:因為各層之間的時間,速度感相同,而不是上層的一秒等於下層的二十秒,因此不會發生一大堆的慢動作。如此一來,導演就不能”殺時間”給觀眾看了。
2 則留言:
哈哈~看完這片分析,忍不住要猜你是念理工的...
這部片看第一次時,的確是被畫面跟故事震撼到..但事後覺得少了感人的成分.明明是男主角對愛的體悟發展出來的故事啊~
看第二次才有精神去注意其他細節,他跟老婆創造的世界中崩塌時說的話,很感人!(我好弱,我忘記細節了..)
Dear Chen,
感謝留言。
電影其實很好看。寫這麼奇怪的影評,純粹是一個學理工的火星人,在工作之餘,藉由吐槽發洩一下情緒罷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