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0/08/16

天才是這麼回事——我看《音樂人生》(KJ)

做爸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平凡。但是,不平凡的孩子,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部得獎的紀錄片。(不過得獎與否不是重點。)影片紀錄的,是香港的天才音樂家黃家正的童年時期(過去)以及青少年時期(現在)。童年時期的黃家正,即已顯露出其音樂天賦。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音樂家,除了要發展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音樂的情感詮釋(音樂性)。小天才的感受力很好,吸收很快,但是情感原本是空白的。老師教小朋友,好像在空白的畫布上,畫上各種的色彩。好的老師,在畫布上畫了美麗的圖畫,天才小朋友可以舉一反三,於是進步飛快。

不過,如果原本不知道老師怎麼教小朋友發展音樂性的觀眾,看了這部片,可能會嚇一跳。因為小朋友在演奏曲子的時候,老師坐在小朋友的旁邊,一隻手臂從小朋友的背後環繞過,抱著(或者說勾著)小朋友的上半身,跟著音樂的線條而搖晃小朋友的身體,手掌還抓著小朋友的脖子,隨著旋律而扭動小朋友的下巴和小腦袋。別驚訝了!那就像武功高手把內功直接打入小天才的體內一樣。要不然,小朋友如何快速發展出需要時間體驗和培養的音樂性?所有的東西都這樣教,就連下台的鞠躬也是。否則一不小心,小朋友就變成速度和技巧超齡,但音樂性如同其年齡一樣不成熟。

小孩會長大。即使他仍是個青少年,但已經不再是孩童。長大了,就不再是一張畫布,隨著父母或老師怎麼畫、怎麼揉,而呈現出父母或者老師想要的顏色和形狀。天才的意思,是大幅地偏離常人。一個人不會只有音樂性大幅地偏離常人。於是,天才青少年發展出尖銳獨特的自我。當別的同學高興地享受音樂比賽冠軍的快樂時,他對音樂以追求冠軍做為目標嗤之以鼻。室內樂比賽時,他刻意要求他所帶領的小組配合他選一首超時的曲子。針對音樂,他毫不保留地批評兄長以及要好的同學們。相較於其他同齡的青少年、或者年紀較天才音樂家稍長幾歲的哥哥,尖銳個性的音樂家,不再是討人喜歡的小孩。

然而,天才音樂家不只是想做一個『音樂家』,他想做為一個『人』。尖銳獨特的個性,和不完美的世界,發生了微妙的對位。這些衝突,對一個青少年而言,很難講好或者不好。不過,正因為如此,音樂性,不再是老師從背後打入的內功,而是自己的感情。那音樂,真好聽!就像天才音樂家做為一個尖銳而有魅力的人,是很精采的。

沒有留言:

399887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