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生苦海難填⋯⋯。
讓小朋友做為故事的第一人稱,是聰明的安排。因為從小孩天真無邪的眼中觀看到的、以及懵懂無知的口中說出來的故事,讓人對故事當中的苦難感到更沈重。老奶奶對小朋友說的,是人生的大道理:人終將一死,即使不願意,但總有彼此分開的一天。分開以後,如何相見?只能在人生修行終了、苦海填盡、旅途結束的時候,才能在彼岸見到先走一步的親人。但小朋友天真懵懂,當下不可能了解這些大道理。
小孩的父母,在困難的環境中堅強生存。即使『貧賤夫妻百事哀』,但他們仍然努力地看光明面。然而命運之神總是要捉弄人。凡事看光明面的母親,在強颱吹垮家園後、大兒子病倒之時,面對了極大的困難。她一邊爬到破舊的店面招牌前,重新為店名漆上大紅色油漆,一邊咬著牙說『做人,總要信』。人生修行種種,一語道盡。這一幕最令人動容。
人生不可能凡事喜劇收場。註定的悲劇,終要面對。兩兄弟在大雪當中看到有人到院時死亡的場景。大風雪當中的那一灘血跡,暗示著大兒子的死,是不得不面對的。但人生就是因為面對這些而成長。即使小朋友終於開始成長、開始背起中文課的古詩和英文課的例句,但成長是漫漫長路,苦海難填。大哥死別之後要如何才能重逢?不是靠幾件心愛的東西就能填滿人生苦海的。不過,人生就是因為有這些滿填的苦難,才能被琢磨成美麗的寶石。
電影當中有很多昔時的場景。然而電影好看,並不是因為懷舊。其實,昔時並不美好。如果有什麼是美好的,那是因為諸多苦難而被精鍊出來的信念,以及在苦難當中彼此扶持的情感。這些信念和情感成就了一顆單純的心,是最美好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