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出生在基督教家庭,是爸媽眼中的完美小孩。不過,他是個同志。巴比的母親得知這事之後,努力的希望他能夠改變。但很不幸地,巴比無法改變自己。
故事從這裏開始。
巴比的母親,當然愛巴比。因此她希望巴比能改變,遠離聖經當中的『罪』,回到上帝的懷抱當中。這是她堅定的信仰。然而這成為巴比的巨大壓力,以及和母親之間不斷衝突的來源。巴比也愛媽媽,也做了各種努力,但他無法達到媽媽的期望,因此沒有辦法走出衝突。
愛一個人,總是希望為他好。但是好意往往會給人傷害。巴比的母親,用她認為最好的方式來愛巴比。愛,卻成為傷痛的來源。於是,彼此相愛的人們,成為了相互擁抱的刺猬:擁抱對方時,同時刺傷對方。
電影的節奏很快:衝突愈升愈高,甚至造成母子之間的決裂。後來,在各方面痛苦不已的巴比,選擇了自殺。
這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巴比走在橫跨公路的陸橋上,準備往下跳之前的時刻。自殺,是這部電影的開始,但它不是故事的結束。自殺結束了巴比的痛苦,卻造成了家人更大的痛苦。導演在這一點的表達很精準:家人得知噩耗時,每一個人的哀號;喪禮結束後,做母親的用顫抖的雙手準備招待親友的三明治;夜半母親夢到巴比一切沒事的返家⋯⋯。除了厲害的導演之外,飾演母親的Sigourney Weaver(也就是飾演Avatar研究計畫主持人的女科學家)的演技也是一流的。她的精湛演技,把觀眾的心,用力地糾結成一團。
在失去巴比之後,做母親的逐漸認知自己先前不夠了解兒子,也不夠了解同性戀。她漸漸地開始對自己的信仰有了新一層的認識。故事是個悲劇,訴說人生旅程是信仰的修行,生命中的苦難讓人成長,但成長的代價和苦痛實在巨大。
影片裏有許多基督教義的細節問題其實需要深入討論,不過不適合在這裏進行。信仰的事,和個人體驗有關。巴比的母親,因為自己的苦痛,對於『愛』與『禱告』,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當眾人還在為同性戀的教義而爭執時,巴比的母親,已經是更親近神的基督徒了。
這部片是值得被推薦的,因為誠懇的接受一個人,並且愛他不完美的地方,是每一個人要學習的功課。父母應該用什麼方式愛自己的子女,和他的孩子是不是同志,並沒有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