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狗爭老大》:派翠西亞·麥克康諾博士著。
麥克康諾博士身為動物行為專家,專門提供家犬訓練課程以及狗兒攻擊行為的治療諮詢,同時也是受歡迎的犬類行為訓練講師。(她的訓犬學校Dog's Best Friend Training)
為了弄清楚小狗的Kimochi,在小夏剛成為我們家中的成員時,我閱讀了這本《別跟狗爭老大》。小狗傳送的視覺訊號其實並不複雜。比方說,牠快速地吐一下舌頭立即閉口,跟人類用相同方式吐舌頭、或者說"uh-oh",意思是一樣的,表示牠當下不太自在。舌頭快速伸出來舔一下鼻頭,同樣是心情緊張的意思。其他諸如全身甩動(好像狗淋了一身水,要甩掉身上水滴的動作)或是張口打哈欠,都表示牠感到有些緊繃,要用這些動作放鬆心情,而不是真的淋了一身水或者想睡覺。小狗放鬆心情時會開口,好像人類開口笑,相反則是閉緊嘴巴,情緒緊繃時特別如此。
不過,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不只是認識小狗的肢體語言。最有趣的是,作者明確告訴讀者:牽繩的另一端,也就是人類,更需要被訓練。人比狗更難訓練:我們不會承認自己太笨,也不會承認自己固執。人類因為天生聽力比犬類差,往往以為小狗最重視聽覺。偏偏小狗極端重視的是視覺,而且由於小狗與生俱來的社會性,讓牠們善於留意群體當中每位成員的一舉一動。麥克康諾博士在書中舉例: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嘴角要上揚多少,臉上的表情會因此改變?再試試眉頭,看看要挑高多少,才會改變臉上傳達的訊息?答案都是很微小的。因此,人類肢體的一大堆小動作,其實都是各種小訊號,可以大大地影響犬類。如果人類不先了解自己,和犬類的互動,只會因為自己的肢體動作,傳播各種干擾(甚至與原本意圖相反的)訊號,讓狗兒感到困惑。麥克康諾博士提醒所有的讀者:「你愈愛你的狗,你就愈需要去了解人類的行為。」「畢竟,狗兒似乎很喜歡我們人類,而我也高度重視牠們這樣的想法。」
人類相當自以為是。自以為是溝通,卻往往在命令。彼此互動時,對於對方的肢體語言,往往視而不見,所謂聆聽,也常常只聽那些自己想聽的。自己送出的聽覺信號,特別是所說的話,和視覺信號,也就是所謂肢體語言,不少時候總會存在著矛盾,『言行一致』的時候反而不多。用『狗眼』重新認識自己,其實是寶貴的一課。
繼續閱讀
小狗教我的事(2)
小狗教我的事(4)——智慧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