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晚上,到澳門老闆家中坐。離去前,他推薦了這本書。
書籍到手之後,如同往常一樣,放在床頭。平常沒時間看書,因此新書向來都是睡前讀物。
以前閱讀《蘋果橘子經濟學》以及接下來的《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都是因為其中的論證,在閱讀過程中,帶來不少樂趣,因此這回也是興致勃勃地開始閱讀。
作者在第一章以風災之後物價暴漲為例:冰塊價格上漲五倍,請人移走壓在屋頂上的倒落樹木,每株要價超過一萬美元。有人認為發災難財不道德,但也有人認為,自由市場才能強力吸引所需的物資與勞力,讓災區得以快速重建。道德的問題,由這裏開始討論起。諸如徵兵制或是募兵制哪個才符合公義、喬丹被徵高額稅金是否符合公義、大學入學對特定族群的保障是否符合公義?每一則都是有趣的議題。
書本當中為了討論而舉了如下的例子:電車駕駛發現軌道前方有五名工人正在施工,駕駛來不及煞車,五名工人保證無法活命。此時駕駛突然發現:前面的軌道有個分岔,分岔的軌道上只有一人在施工。如果把電車轉向這個岔路,最多只會撞死一人。怎麼辦?
多數人的回答是:為了減少犧牲,選擇轉向這個岔路。
作者把上述故事換了一個版本:這次軌道沒有分岔。五名工人正在施工,駕駛來不及煞車。但在軌道上方的天橋,有個胖子。如果把胖子推下天橋擋電車,胖子會死,但電車被擋住,五名工人都會存活。把胖子推下去是正確的嗎?
多數人的回答是:當然不。
作者問: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在第一案選擇了『死一救五』,在第二案卻又覺得推下胖子大錯特錯?
我自做聰明的把道德的討論和人類的大腦做了連結,因此擅自做了這樣的回覆:這是右顳顱頂交界區的電路活動。右顳顱頂交界區的電路,對於不同情境之下的同一件事,往往因為電路有不同的初始狀態,而跳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是電路的限制。自以為是的我,繼續把這些關於道德的哲學理論流派,當做是不同電路的分類,如同生物學的分類一般。至於康德,那個提出縝密的『道德的哲學基礎』的學者,一定是個右顳顱頂交界區特別發達的人士。我的內心如此笑著。
沾沾自喜的我,在讀到『阿富汗牧羊人』的例子時,卻因此睡不著覺了。作者說這個道德兩難問題是真人實事。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的四名特種兵,在巴基斯坦邊界進行秘密偵查任務,目標是一名非常接近賓拉登的塔利班領袖。根據情報,此人帶了一百四五十名火力強大的民兵,藏身山區的村落中。
四人到了俯瞰村落的制高點之後,被兩名帶著百來頭咩咩叫山羊的阿富汗牧羊人撞見。同行還有一名十四歲的男孩。他們都是平民,沒有帶武器。美軍把槍對準他們,要他們坐在地上,接著就為了要拿人怎麼辦而爭論起來。因為美軍沒有帶繩索,無法把他們綁起來換取時間,因此只有兩種選擇:殺或放。一方面牧羊人看來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另一方面,把他們放走就要冒著有人給塔利班通風報信的風險。
其中一人主張殺。特種部隊在戰場上有權做一切自保之舉。軍事上應該怎麼決定是很清楚的。放人鐵定不對。
但另一人很為難。他知道同袍說的沒錯,但他的靈魂對他的大腦切切私語:把手無寸鐵的人冷血殺掉是大錯特錯。他投了決定性的一票(四人中有一票棄權),良知不允許他做這種事。
然而事後他悔恨不已。放人後的一小時半,四名美軍被一百名拿著AK-47步槍和火箭筒的塔利班包圍,槍戰激烈。獲訊前來營救的海豹直昇機被塔利班射下,機上十六名弟兄全數陣亡。他的三名弟兄也在槍戰中喪命,只有他身負重傷逃出,後來幸運獲救。特種兵在回憶錄中寫下他有多麼懊悔。這決定性的一票,會永遠折磨他到進墳墓為止。
原本這是睡前讀物,但現在我的腦袋轉啊轉,再也睡不著了。
ps.套用作者舉的例子:晚上睡不著覺,思考道德的兩難問題,如果是為了學期末拿高分,以便畢業後進入好公司賺大錢,這是康德的哲學理論當中典型的『他律』,不是真正的自由。看來,我為了海豹特種兵的道德兩難以及事後的懊悔,而無端地睡不著覺,此時的康德,恐怕會一面竊笑,一面對我說:這正是真自由。
4 則留言:
即便初始狀態不同, 好的FSM終究還是會繞回正常的結果, 對嗎? 就怕那FSM根本就有問題...Orz
btw, 原來叛徒也是在睡前想事情會想到睡不著, 這樣好像對身心都不太好...XD
對身心不太好的事可多了。工作搞不好也是其中之一...。
糟糕... 我把胖子推下去了...
繼續看下去才發現這樣好像不太對... orz
道德的兩難,本來就沒有哪一個比另一個更正確。
把胖子推下去,表示你優秀的大腦有邏輯的一致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