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6/03/22

卡拉比–丘 蒙娜麗莎

今天在書堆裡挖出了微分幾何大師丘成桐的口述傳記《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其中一個十分有趣的段落提到:由於『弦論』在物理學界走紅,因而讓『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跟著弦論成為普羅大眾的時尚用語。有一齣百老匯音樂劇名為《卡拉比–丘》、一張音樂專輯標題是《卡拉比–丘空問》,還有一幅畫叫做《卡拉比–丘 蒙娜麗莎》。看到這裡不禁動手搜尋了一下。《卡拉比–丘 蒙娜麗莎》長這樣:


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是一部厚重的書,仔細記載丘成桐的研究生涯,其中包括卡拉比猜測如何成為了卡拉比–丘定理,又如何被應用在物理學界。科普書籍介紹弦論時,很容易讓人感到不知所云。原因或許是限於篇幅,無法清楚交待物理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這些問題與幾何之間的關連。在這種限制之下談弦論,彷彿是介紹一種玄學。本書恰好有最充分的篇幅可以說明幾何與物理之間的連結。即使內容牽涉到艱深的數學和物理問題,但是對問題的敘述或舉例,只要是具有高中數理程度的讀者,都可以大致正確地理解。這正是本書最厲害之處。然而它所處理的內容畢竟比較『硬』,讀者需要有相當的耐心與高度的興趣,才能愉悅地一面閱讀、一面『捲縮到一個卡拉比–丘空間當中』。

沒有留言:

399909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