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計畫週日晚間造訪おばんざい とらや,然而從台灣出發前,在とらや的網站發現,週日晚上とらや是休息的。因此,週六臨時請大倉飯店的服務人員協助La Sante的訂位。
飄雨的週日夜晚,我們在札幌地鐵的『西二十八丁目』下車,由二號出口向左,往宮之森的方向步行約五分鐘,遠遠的,就看到了La Sante。這是一家坐落在建築物二樓的餐廳,二樓外圍以整面的玻璃窗採光,一眼就認得出來。略帶寒意的雨夜,玻璃窗內的黃色燈光,看起來特別溫暖。2007年的夏天,我們曾經在這裏用餐,對他們的燉牛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後再次造訪,不曉得餐廳現在如何?


晚上七點抵達餐廳。向服務人員說明了:來自大倉飯店,是昨晚訂位的顧客。服務人員親切地用英文對我們說:Welcome to La Sante。此時餐廳幾乎已經坐滿,連吧台也是。但是在吧台對面,餐廳最裏側的地方,為我們預留了一張桌。很巧的是,五年前也是坐在這裏。
服務人員為我們遞上菜單,並介紹今日菜色。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法國餐廳的菜單,像是壽司店一樣,用漢字寫著:本日特選食材:羊。那麼,即使不會說日文的客人,也可以順利點餐。然而這裏吃的是法式料理。菜單上面寫了一大堆片假名。服務人員不論是用法文說agneau,或是用日文說ひつじ,我們都聽不懂。只好借用昨天壽司店的招數,拿出iPhone,請服務人員輸入ひつじ,立刻得知漢字其實就是『羊』。我想我將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會忘記ひつじ這個字,還有ひらめ(比目魚)、すずき(鱸魚)等等,這些都是寫成漢字看得懂,但是用英文溝通很困難的詞彙。來日本大吃一頓,日文果然加速進步!只可惜我學到的,都是一些食物的名字。就像是一個日本人,只學到一大堆小籠包、芒果冰或蚵仔煎之類的中文詞彙,似乎不是挺有用處。


今天的餐點非常美味。冷盤的比目魚很不錯。每一道菜上桌時,服務人員都會親切地對我們解釋這道菜的食材,用英文和日文哇啦哇啦地說了一堆。我只能微笑地回答:3Q。因為客人多,出菜的速度很難控制,主廚還特別在兩道菜之間,加贈了一盤白蘆荀。時令的白蘆荀真是美味。另一桌的顧客似乎是來慶生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圍到他們桌旁對壽星說恭喜。忽然想到今天是我的農曆生日,為自己大吃大喝的行徑,找到了很好的藉口。


接下來上桌的鵝肝,真是美味極了。昨天學到的北海道方言namara-umai-bear正好現學現賣。北海道出身的服務人員很高興,特別教我們其他的用語,結果一句都沒有記下來。
吃著鵝肝,發現底下的食材很特別,和美味的鵝肝十分搭配。是魚卵嗎?但確定不是魚子醬,沒有人會把魚子醬放在鵝肝底下。我們討論著,覺得它可能是一種豆類,但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所有顧客的一舉一動,優雅的餐廳女主人顯然都看在眼裏。因此,她特別前來向我們解釋:那個叫做renzumame。然後說了很長的日文,不知道跟眼睛扯上了什麼關係。沒辦法,聽不懂,只好再請iPhone大神出來幫忙。結果,很不幸地,這次即使連iPhone都不知道レンズまめ是什麼,這個狀況真是糟糕。
我看著略為焦急的女主人,小聲地向廚房裏的主廚以及副手問:renzumame的英文是什麼啊?雖然她沒有扯著嗓子大喊,但是這句話,我居然整句清楚地聽到、也聽懂了──除了renzumame之外。對焦急的女主人而言,這個情況簡直像是提醒廚房:這裏失火了,快快處理一下!我很想告訴女主人:沒關係,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即使告訴我英文,我也聽不懂。就像是鯖魚,告訴我mackerel,其實並沒有幫助。而且就算知道mackerel是鯖魚、すずき是鱸魚,其實我並不認得鯖魚和鱸魚。

然而,接下來的事,讓我感動至極。餐廳的女主人讓服務人員拿著大型利樂包出來了。開了口的利樂包,裏頭裝的就是renzumame。服務人員拿了一個漂亮的白色小盤,倒了一小把renzumame──比wiki或任何網站提供的照片更真實,底下附上了紙條,寫著大大的『Lens Beans』──原來,剛才女主人講的長長的日文,是說レンズ(Lens)就是隱型眼鏡(contact lens)那個レンズ。然後服務人員又說:這些豆子就是裝在這種利樂包,整包販賣的。請參考一下這個包裝上的說明文字。不過利樂包已經打開使用了,閱讀包裝時,請小心,不要讓豆子灑出來。






我想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Lens Beans。不管它是什麼小配角,我都不會忘了它的存在。同時,我覺得:優雅的女主人不只賣法式料理。她對這些料理充滿熱情。介紹每一道菜,好像介紹自己的孩子一樣。即使最不起眼的小孩,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都要鄭重地向來客介紹。因為這樣,這一餐讓我很感動。接下來的魚料理(鱸魚)和肉料理(仔羊腿)都很美味,甜點和咖啡也都很棒。但我的心,一直停留在鵝肝,以及與鵝肝一起,從來不是配角的Lens Beans。
La Sante地址:札幌市中央区宮の森1条6丁目5-1 ミヤノモリイチロクビル 2F>
2 則留言:
先前,每次看美食節目,或別人寫的文章,還是很難體會〈因為品嚐了美食而覺感動〉這種心理變化,不過,讀著歐吉桑大哥的文章,我竟然覺得能體會了。(April)
感謝留言。您的留言,讓我覺得好像是自己的小孩受到了稱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