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08/08/24

奇特的就診經驗(一)

(一)
去年冬天,因為胸悶,於是去了一趟最近才在這裏開分院的某一家大型醫院,掛心臟內科。

找這家醫院,倒不是因為它有名,而是因為其他家都掛不上。其實,我在這家掛到的,也是很後面的號碼。怎麼會有這麼多人看心臟科?大家都是什麼原因來看診呢?我猜,大概是高血壓吧。需要長期吃藥的病患特別多,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希望因為長期病患比較多的原因,可以不用等太久。

看病的當天,我特別算了一下號碼,以及每個人可能的看診時間,下午四點才去現場。沒想到,仍在看很前面的號次。診間前,真是人山人海啊。樂觀地想,這個醫師,問診應該很仔細吧?而且,心臟畢竟是心臟,如果用看小感冒或是青春痘的方式,一兩分鐘就確診並開藥,恐怕教人不太安心吧!不過,我原先的『高血壓長期病患』假設,看來是錯誤的。固定拿個血壓藥,應該不會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到底這些人,是來看什麼問題的?看看四週的人,年老的年輕的都有。猜不出來。

時間不斷的過去,一晃又是兩小時。有一個同樣在等看診的傢伙,竟然碰到他的朋友或同事之類的,當場寒喧起來。不知道再等下去,是不是我也會碰到同事或朋友。他的友人是孕婦,是來看當天婦產科的晚診。天啊!別的診間都已經開始看晚診了,我們的午診還沒結束。

又過了三十分鐘,終於叫到我的前面一號。剛才那個碰到孕婦友人的傢伙,進了診間。原來他是我前面一號。再等了好幾分鐘,我的號碼終於出現了。進到診間,才知道原來要等兩輪。剛從診間出去的,是我的前三號。我的前兩號是一個大胖子,正要走進布幕當中。我和前一號,也就是碰到孕婦朋友的那傢伙,乖乖地坐在布幕外頭的兩張小椅子上,與護士小姐相望。

這一招真厲害!

大胖子病患開始和醫師交談。雖說用布幕隔起來,想給當事人一點隱私,但其實沒用。因為他們說什麼,我們被迫聽得一清二楚。他的問題很複雜,全身水腫。「如果有個小傷口,淋巴液就會不斷地流出來,就像忘了關的水龍頭一般。」這位仁兄這麼說。

好生動啊!我聽完他的話之後,心裏這麼想。

但他要吃的心臟藥和痛風藥以及水腫的問題,有著複雜的連動關係。故事約略是心臟藥會造成另外兩者之一的副作用,然而另外兩者不能兼顧。為了減輕心臟藥的副作用,醫師需要開一些藥,但這個會導致另一個問題更嚴重。

醫生為他開了某一種藥,為了處理痛風。這位仁兄顯然久病成良醫,不但藥品名稱琅琅上口,而且還可以和醫師討論:這個可否加多一點,那個可否減少一點。

醫師似乎有點無奈。因為沒有兩全其美的事,何況現在有三個問題攪在一起。 醫師開始解釋,如果動手術的話怎麼做,如果不動手術的話,要注意這個那個。還有,舌下錠要準備著,不舒服的時候急救用。

大胖子病患也很無助,日子既然這麼痛苦,「我乾脆『死死掉』算了!」他這麼說。

聽到這個,醫生又開始耐心地勸他,要積極治療。人生還是有美好的一面,很值得認真活下去的。

我終於了解為什麼要花這麼久看診了。

不過,聽這種問診實況,真是教人心驚。健康真的很重要,我想。隔壁那傢伙,大概跟我一樣,已經被這個病患的情況嚇到不知所措了吧?

大胖子病患的看診終於結束了。輪到碰到孕婦朋友的傢伙。他身穿T-shirt加運動褲以及球鞋,活像是下午五點半要從公司溜出去慢跑的園區工程師,可惜地點不對。

「我胸悶⋯⋯」他這麼說。聽得出來有些害怕。

我的情況好像有些類似。

醫生問他:會不會這樣痛、是不是那樣痛。稍稍詢問之後,很快地確定:平時不抽煙、有運動、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多半是工作壓力的關係,要看的其實是精神科,吃些抗焦慮的藥。

然後就送他走了。

下一個輪到我。我的說詞簡直和前面那傢伙完全一致。醫生乾脆說:「你有聽到前面那一位的情況吧?」真的節省不少口舌。然後,他拿出一張印刷精美的表格,上面有分性別與抽煙與不抽煙等,每一個表格的一軸是年齡,另一軸是血壓,然後對應的格子內,是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

「你的機率很低。」醫師指著某一格。他說,胸悶很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園區裏有一大堆這樣的人。「但你會想吃抗焦慮的藥嗎?」一般人當然不太想吃藥。於是,他勸我多運動,飲食要注意。 就叫下一號進來。

結束了!心中似乎有一塊大石頭放下來。還好情況不像大胖子仁兄那樣。

但是,走出醫院時,想想有些怪。天氣有機率預報,難道心臟科也有機率看診?我是完整而獨立的個體,不是醫學統計的平均數。如果我剛好就是那個格子當中,所謂『很低百分比』的其中一個,醫生只有問診,什麼都沒檢查,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事?

沒有留言: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