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7/06/25

這段話出自哪一本書啊?

  ⋯⋯養豬場餵豬的時候,經常發生豬隻爭食的情況,於是農民使用一種由電子控制的餵食豬欄,一次只餵一隻豬,避免牠們爭先恐後地搶食飼料。每一隻豬的脖子上都裝了一個電子項圈,作用就跟辨識門禁卡一樣,豬走到餵食豬欄的門口,掃瞄器讀取電子項圈之後就會開門讓豬進去,隨後立刻把門關上,以免其他的豬跟進。餵食豬欄非常牢固,其他的豬無法把嘴伸進去咬同伴的尾巴或屁股,所以在裡面的豬可以安心進食。

  豬走進餵食豬欄之後,必須仰頭把嘴湊近餵食槽,在這裡有另外一個掃描器讀取這隻豬的編號,據以計算這隻豬應該吃的飼料量。

  有些豬以為是項圈讓牠們進入餵食豬欄,所以只要看到地上有鬆脫的項圈,就會撿起來並放到餵食豬欄前,想用項圈打開餵食豬欄的門。以這個例子來說,確認偏見讓牠們對現實得到正確的結論。

  然而其他的豬同樣根據確認偏見,卻對豬欄裡的餵食槽產生各種迷信。我就看過一些豬,走到餵食豬欄前等門打開,進去之後就走近餵食槽,然後開始出現一些故意的動作,例如不停地踩踏地面。他們會不斷地重複同樣的動作,直到正巧把頭湊進了餵食槽,將掃描器讀取項圈,把飼料送進來為止。顯然牠們曾經有好幾次踩踏地面之後就正巧有飼料送進來,所以就誤以為這是獲得飼料的原因。人們產生迷信的方式,跟動物如出一轍。我們的大腦也有相同的預設程式,看到連結與相互關係,而不是巧合與偶然。此外,大腦的預設程式也讓我們相信,相互關係就是因果關係。大腦的這個部位讓我們學會應該知道的事情,找到維繫生命所需要的事物,但是同一個部位也讓我們產生妄想和陰謀論。

出自⋯⋯咦,出自哪裡?

  最近和家人聊天時,談到人的迷信與儀式化的行為。想到了先前曾經在某一本書當中看到了這個有趣的例子。但是,到底是在哪一本書當中看到的?卻怎麼都想不起來。

  於是,假日的傍晚,趁著稍有閒暇,把所有『可疑』的書籍,全都找了出來,以便確認這個有趣的例子究竟出自哪一本書。有些書是絕對沒有嫌疑的,例如丘成桐的《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聖嚴法師的《心的經典》、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或是岡田斗司夫的《阿宅你已經死了》之類的書籍。然而,可疑的書卻也不少,包含哲學類(宗教、道德觀和正義感的生成)、心理學(行為心理、理智與直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與決策)、人類學(儀式化行為的產生)、飲食(最可能談到豬隻的書籍)、以及訓犬相關書籍(動物行為的討論)。整理出來的書單以及可疑的理由如下:

《跟著大腦去旅行》麥可·柯博利著,吳孟儒譯。介紹關於大腦的生理結構、記憶、創造力等等的科普書籍。內容有趣而且分量不會太重。我忘記的事,是否就出於這本提及記憶和神遊的書呢?

《大腦、演化、人》葛詹尼加著,鍾沛君譯。關於大腦與心智的著作。內容涵蓋了生理基礎與心理學的研究。份量很重的好書。小豬迷信與儀式化行為的例子,是出自這本書嗎?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葛詹尼加著,鍾沛君譯。比《大腦、演化、人》稍稍輕薄短小的書籍,從腦神經科學看人的行為與選擇,試圖說明意識是什麼。這本書有提到迷信與儀式化行為嗎?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強納森·海德特著,姚怡平譯。道德心理學的科普書籍,從心理學的『直覺與理智的先來後到』談到『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是一本我樂於買來贈送朋友、與他人一同分享的好書。這本書當中,談論直覺時,有沒有談到迷信行為呢?

《不當行為》理查·塞勒著,劉怡女譯。行為經濟學的大作。作者用各種生動的例子指出:世間沒有所謂的完全理性『經濟人』,因此,所有的經濟分析,需要納入人類行為的偏誤。大師的文筆風趣,非常值得閱讀。各種行為偏誤的例子當中,是否曾經談到人類的直覺,容易誤將相關當作因果,以至於做出不理性的決定?

《不理性的力量》丹·艾瑞利著,姜雪影譯。作者行為經濟學教授,同時也在認知神經科學中心擔任教職。文筆生動。小豬迷信的例子是不是出自這裡?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葛尼奇、李斯特合著,齊若蘭譯。行為經濟學的另一本好書。我的大學好友、台大經濟學系主任林明仁教授在本書的導讀當中,開宗明義,指出『切記!相關不等於因果』。小豬錯把相關當做因果的例子,是否來自本書呢?

《為什麼我們的決定常出錯?》法蘭西絲卡·吉諾著,蕭美惠、廖育琳合譯。哈佛商學院教採談決策謬誤的原因。偏誤的例子當中,有沒有談到大腦往往將『相互關係』誤認為『因果關係』?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Duncan J. Watts著,鍾玉玨譯。這是一位從理工轉行的社會學家的著作。本書並不討論什麼是常識、或者它為什麼不可靠,而是解釋: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例如直覺),許多時候『其實反而不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討論直覺的偏誤時,有沒有談到大腦很容易將『相互關係』誤認為『因果關係』?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哈拉瑞著,林俊宏譯。天才型的作者,從幾十萬年前尼安德塔人與智人的競爭,一路書寫到當今,並且展望未來,包括基因工程與數位生命等議題都涵蓋在內。這是至今閱讀過,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歷史書,是我的書單當中列為必讀的好書。由於作者談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包括智人的認知與尼安德塔人的不同、農業革命帶來的(對於個體的)不幸、大腦的記憶過載與文字的生成、宗教的生成與演進、抽象化與數學的發展對人類的影響⋯⋯等等,其中有許多章節可能講到大腦、儀式化行為與宗教。這個有趣的例子難道是出自歷史學者之手?

《雜食者的兩難》麥可·波倫著,鄧子衿譯。人類是雜食動物。雜食動物什麼都吃,避免了單一食物絕跡、立即導致滅種的危機。但是雜食動物也冒著吃錯東西喪命的風險,需要面對吃或不吃的『雜食者的兩難』。雜食動物因此發展出較為複雜的腦,善於記憶和學習,這正是面對兩難的演化策略。人類更進一步發展出複雜的食文化,包括了飲食的禁忌與規則,讓自己不用餐餐面對雜食者的難題。這是一本精采的好書。作者在書中曾經提及家畜的飼養、大腦、以及飲食的規則。本書究竟是不是小豬迷信的出處呢?

《烹》麥可·波倫著,韓良憶譯。《雜食者的兩難》作者的另一部大作。作者跑遍了世界各地,思考人類飲食的未來,其中有許多哲思,發人深省。養豬場所見所聞,是否源自這本書當中的某一趟旅程?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朱立安·巴吉尼著,謝佩妏譯。提及哲學與餐飲的好書。在沒有重新閱讀之前,很難立即排除它的嫌疑。

《壞農業》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貝爾·歐克夏合著,鄭襄憶、游卉庭合譯。一本關於現代農業的調查報告,指出工業化的農業生產,大部分的利潤為什麼並沒有流向農民手中。其中對養豬業有很仔細的調查。有趣的例子是出自這本基調略為悲傷的書籍嗎?

《別跟狗爭老大》派翠西亞·麥克康諾博士著,王秀毓譯。動物行為學博士所寫的經典好書,所有愛狗人士皆應人手一冊。是在這一本書當中講到帕夫洛夫的狗以及制約反應,並提到小豬迷信的例子嗎?

《別以為你了解你的狗》派翠西亞·麥克康諾博士著,王秀毓譯。動物行為學經典第二集,更深入地討論了動物的情緒與行為。是在這本書講到制約反應,並且提到小豬的迷信嗎?

《傾聽動物心語》天寶·葛蘭汀、凱瑟琳·強生著,劉泗翰譯。
天寶·葛蘭汀博士,就是神經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的名著《火星上的人類學家》書名所指的那一位著名的自閉症天才。天寶·葛蘭汀女士因為自閉症,無法如同常人一般與他人自在溝通,彷彿是一位來自火星的人類學家。她的天賦展現在動物行為研究方面。《傾聽動物心語》是她教導『人類』如何傾聽動物的心語,是愛護動物人士的必讀書籍之一。是在這本書提到小豬的迷信嗎?


  答案請待下回分解。


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猜是《傾聽動物心語》,

這個迷信和儀式的行為大多書都是用原始人來作例子,這個作者把大家都罵進去了。

有可能是她,覺得動物比人還要容易親近的她。

PANTU 提到...

Bingo!!

大文豪太厲害,一猜就中。
事後我想想,也應該是這本。不曉得當時怎麼沒想到,翻了那麼多書⋯⋯

Unknown 提到...

叛徒,

就算我猜對,你也應該晚點再說答案,還是在下一篇文章再回答。

這樣掃了很多還想答題人的興。

Unknown 提到...

叛徒,

而且你有寫下原文,我是看原文的語氣才猜是她的,若只有提到這個實驗,我會猜是心理學還是經濟學者寫的。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