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6/11/01

映画「何者」觀後記

朝井遼的小說《何者》拍成電影,在日本上映了。
為此我跑了一趟名古屋。


這樣說來實在有些誇張。為了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應該說:
・使用的是一張免費機票。哩程快到期的緣故。
・短期內沒聽說電影要在台灣上演。
・就算是在台灣上演了,新竹也不一定看得到。另一部膾炙人口的電影《怒》正是如此。

總之,週日的晚上,當其他的日本人做了各種裝扮,在大街上從事萬聖節活動時,我在名古屋車站對面的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

我的日文能力尚未到達輕鬆觀看電影的程度。倘若是其他影片,恐怕會遭到許多困難。不過這一部不一樣。《何者》的原著小說早已讀過好幾遍,充分掌握劇情發展,不僅沒有太多障礙,反而是很好的日語聽力訓練。在台灣看外語片時,注意力往往會被字幕吸引。在這裡,沒有中文字幕,反而可以更投入,專注欣賞劇中人的精采演技。

《何者》是第一人稱敘事的小說。所有觀點都來自主角二宮拓人。拍成了電影之後,變成了第三人稱。視角的轉變,為故事帶來不同的感受,既是吸引我進電影院的原因,又讓我帶著一點戒心,深怕自己心愛的小說在改頭換面之後,原本的滋味盡失。這樣的事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

小說《何者》的故事高潮,主角拓人被踢爆twitter私密帳號,當中的推文,對於周遭人有各種尖銳批評。在進入電影院之前,對於改編劇本,我最好奇的部分是:這一段究竟要如何改編,會被改成什麼模樣。

結果,在電影院裡,導演改編的手法,令我大為吃驚。導演不只成功地交待小說當中最重要的一幕,完全符合作者書寫的企圖(人如何觀察他人、並進而認識自我),同時把拓人熱中的小劇場表演賦予了另一層次的內涵,是原著小說不易著墨之處。因為導演的手法實在太厲害、太聰明,以至於電影場景當中,鼓掌的一幕,當劇場所有觀眾對著拓人鼓掌時,我幾乎忍不住,想跟著站起來鼓掌並且大聲叫好。

幸虧我沒有這麼做,不然當場一定被人趕出來。但是,沒能起立為導演鼓掌,似乎有些不對。該不該大聲鼓掌叫好?至今我仍感到些許困惑。

沒有留言: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