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中文譯本,翻譯相當流暢。故事很吸引人,從女主角艾波的舞台劇公演開始,情節描述就十分緊湊,是那種『故事當中出現了槍,就一定會被擊發』的好小說。艾波和老公的關係緊張,他們的命運似乎由性格註定。做為讀者的我,一面閱讀,一面有著不好的預感,隱約覺得接下來將會有壞事發生在他們身上。被緊張的情緒和預感所牽引,快速地翻閱一頁又一頁,於是,一個下午就讀完了整本小說。果不其然,好的小說多半是悲劇,這本也不例外。故事終了,緊張的情緒雖然隨之結束,但是心情也低落了一會兒。不由得自怨自嘆,為何要找一本悲劇小說來搭配週六下午的美好心情。
故事描述的五〇年代的美國,保守的氣氛令人有些意外。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或者觀念,回到六十年前或者更早之前,往往不是那麼必然。雖說悲劇人物多半是由性格命定,然而大環境醞釀了場景,讓那些命定的人物登場,緩慢地在這世上推動價值與觀念逐漸演進。不如說,大環境造就了悲劇人物。故事裡,被旁人閒言閒語住在瘋人院的約翰·基文斯就是一例。當然,艾波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悲劇人物。
日後會找這本小說翻拍的電影來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