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一刻也難熬的等待
得知新井一二三女士出新書的消息,當下有一股衝動,想立刻買來閱讀。這種感覺,好比得知久未謀面的老友返台短期停留。雀躍之餘,急於安排碰面,看看老朋友近況如何,是否一切安好。彷彿不立刻行動,就要錯失一次難得的碰面機會。
不過,此時日籍友人請我稍候。他手上已有一本,快要讀完了。
對我來說,等待是難熬的。那種焦慮的感覺,就像饑餓的小狗,看著眼前的食物,卻遲遲等不到主人下令開動。因此,不得不承認:等待,是訓練EQ的好方法。
II.美食與文化
一個禮拜之後,從友人手中,拿到了新井一二三的最新著作《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囫圇吞棗的我,當晚就把書讀完了。然後,倒著看、跳著看,好像在玩弄CD/DVD播放機的遙控器:快進快退、暫停、跳至下一章、隨機播放。
最先吸引我閱讀的幾篇,果然還是關於美食的話題。拉麵和台灣的關係、天津沒有的天津飯(如同法國沒有的法國土司)、狐烏龍和狸蕎麥麵(東京和大阪是不同的)、還有出世魚。每一篇都是有趣的題目!愉快閱讀的同時,可以增加日文字彙──唉呀,我的日文詞庫裏,只有食物的名稱。
觀察並比較文化差異,對我而言,是很有意思的事。一個民族的食物和語言,最適合拿來做為觀察的題材。作者拿飲食二三事來介紹語言,讓讀者一旦開卷,即無法釋手──其實對我來說,應該是食指大動。
III.大渡海‧小宇宙
作者在書本首頁提字:「一套語言‧猶如一個大海‧或說宇宙」。巨大的一冊《辭海》,尚未翻閱之前,就已不得不承認它的確是一片汪洋,苦海難渡。說它是個小宇宙也絕對不為過。早已有好多作家拿語言來寫故事,我所喜愛的《馬橋詞典》即是其中一例。作家竟然可以拿一套方言來寫故事,讀者只能拍案。新井一二三的說故事功力也不弱。許多細節,作家旁徵博引,娓娓道來,有些甚至連我的日籍友人先前也不知道,讀後才恍然大悟的。這麼有趣的語言書籍,多幾本就太好了!(希望新井一二三女士能聽到我的心聲,推出續集。)
我僅有的一點日文字彙(其中大部分還是食物的名稱),只能幫助我在迷路時問路,以及在餐廳點餐。它既無法助我渡海,也不能讓我穿梭宇宙。對我而言,不如說,它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人與人彼此的不同,看到我們的長處與弱點、美好與醜惡。好朋友不也如此?
IV.老朋友
作者年輕時漂泊四海,後來在香港巧遇真命天子,因而返回日本,定居在東京的國立市。從單身至覓得真愛、乃至結婚生子,作者持續寫作,接連出了好幾本書。不同的時期,寫作風格多少存在些微的不同。從前,「寫作」不只是新井女士的專業,也是她個人的心理治療。透過寫作,她與讀者談自己的母親與童年,談自己為什麼要漂泊於中國、加拿大、香港等地,又談自己如何受上蒼的祝福而找到真愛。如今,作者的兒子,「當初還吃奶的小朋友,現在是身高一米八的棒球隊員了」,作者不再需要以「寫作」醫治自己的心靈。作者和母親的緊張關係,如今只在「狐烏龍麵和狸蕎麥」當中,看得到一點點的影子。倒是先前較少提及的父親,這回出現在「告知」一文中。做為忠實的讀友,在此為她感到開心。希望日後,新井女士能充滿元氣,繼續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