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09/04/19

四十自述

雖然實際年齡還未滿三十九,然而依照中國人計算歲數的方式,寡人今年已年屆四十。


我還記得三十出頭的時候,有一次參加朋友的慶生會。兩位朋友一同慶生,其中一位是三十歲,另一位則是四十歲。當時我們一大群朋友起哄,揶揄那一位四十歲的朋友。不曉得為什麼,當時的景象,好像幻燈片一般清晰地保存在腦海裏。也許是下意識告訴我:總有一天,我也會到達這個『可以被揶揄』的年紀吧?

孔子說他『四十而不惑』。年屆不惑的我,對於自我的渺小、能力有限、無知、無法解答所有疑問一事,的確是毫無疑惑的。以前會執著、熱愛、追求某些事,現在則是覺得:旅途到了哪裏,就欣賞哪裏的景致。

然後,四十年來最大的發現,是時間軸正著走和倒著走,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人都以為未來是未知的,過往是已知的,只有從已知走向未知,沒有從未知走向已知。殊不知過往也有未知,未來也有已知?凡人都有一死,豈不是已知?歷史公案無一定論、人群對相同的事卻擁有不同(且各自扭曲)的記憶,豈不是未知?只有當下或許能稱為確知的。離開了當下,不論是過去或是未來,確知的成分都逐漸模糊,細節一一溶解,只剩下大綱式的骨架。

習慣把時間軸解釋成正著走的人類,凡事都容易擴張解釋成因果論。無限上綱的結果,以為當下的自己,能夠決定未來,並將之解釋為自由意志。實則不然。一來宇宙乃非線性的世界,因此有蝴蝶效應的存在。未來要被精確決定,必須依靠精確的初始狀態。初始狀況失之亳釐,一段時間之後便謬以千里。再則所有的波動,都遵守測不準原理,無法同時精確描述頻率以及位置。即使在當下,亦不必然存在所謂精準的初始狀況。於是,看似一切確知的宇宙,其實有個不精確的時空,讓人類思考,並讓造物者發笑。

寫到這裏好像開始賣弄了起來。倚老賣老,和認知到自己的無知,不是衝突的嗎?如果有造物者的存在,此時衪應該笑得更大聲了。

沒有留言:

399916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