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大阪燒嗎?拿這樣的市井美食長篇大論,難道不怕被指為賣弄,讓看倌見笑?』
唉呀,只不過是篇記錄。懶於動筆的我,日記變週記,再變成月報和季報。這樣下去可不成。凡事總要有個起頭,拿大阪燒當做開頭倒是挺合適的。讀者隨意看看笑笑便是了。
從哪兒寫起呢?『大阪燒的日文當中沒有大阪』之類的廢話是不用多說了,『享受美味的法國料理是否需要去法國』這種爭論也頗為無趣。寫下個人經驗倒是不錯,總之是獨特的。きじ是有名的店家,當初是從專門介紹市井美食,也就是所謂B級美食的雜誌當中看到的。這一類雜誌介紹店家的方式,通常是用幾頁篇幅介紹某一區,例如東京車站周邊,其中有個地圖,上頭用星號標示了六到八個店家。每個店家分配到的版面,約為整頁的三分之一、頂多二分之一的大小。寫不了太多內容,因此字句皆為重點資訊,沒有太多廢話。照片通常是小小的幾張,例如主廚在店面當中的半身照,以及幾樣推薦的美食。為了有效介紹每一家店,其中某些資訊會使用圖表呈現,例如價格帶或者CP值,以及推薦者或是調查員的重點評論。閱讀這種介紹非常有趣。當然,雜誌裡會大幅報導另一些店家,擁有兩頁甚至更大的篇幅,其中的精美照片張張賞心閱目。但是閱讀那些就只是欣賞,僅止於此。下意識總把那一類文章視為某一種廣告業配文。
一大堆短篇介紹當中,已經不記得為什麼了,就是對きじ的印象最深刻。於是,某次出差的晚餐,就去きじ探險了。地點不難找,但是一看,乖乖,門口早已排了一條人龍。這激起了我的鬥志。排了大約四十五分鐘的隊伍,終於吃到了。
果然很厲害。
巨量的青蔥和牛筋,陪襯著紫蘇的香氣。盡是來自食材本身的美味,單純不做作。
日本的服務業對細節一向很講究。也許是位於東京都心的緣故,きじ又比在大阪的其他大阪燒專門店更注意細節。店內座椅可以打開成為置物箱,附上的除了濕紙巾之外另有紙圍兜。外場服務人員隨時會注意顧客的酒或水是否需要添加。講究服務使得用餐體驗變得特別,於是顧客願意排隊等上四十五分鐘。他們也許是一群朋友約在此地快樂的用餐,也許是男女朋友下班之後的約會,也許是老夫妻在特別的日子前來享用特別的料理,或者一個大阪人單純地在東京回味家鄉的味道。
而我,從一個好奇的外國人,漸漸變成他們的常客。每次到東京,總想抽個時間造訪きじ,像是想要探望老友,又像是因為懷念往事而前來確認記憶中的味道。
隨著時光流逝,某些餐廳的主廚可能換人,食物可能會退步,只好在用餐後,遺憾地揮揮手,不再聯絡。另一種風險則是隨著年歲日增,累積了各種吃吃喝喝的經驗之後,再回到某一家曾經造訪的店,發覺當初對店家的『驚豔』只是基於自己年少欠缺『經驗』,或者說,當時的美好記憶僅僅來自凡事第一次的巨大衝擊。老地方再次造訪,如同讓埋藏在地底的古物重新出土,再次接觸新鮮空氣的一剎那,很有可能讓美好的記憶瞬間氧化褪色。
懷念老友因而期待再次會面的心情,和擔心重逢之後體認到美好時光不再的焦慮,在我的心裡如此衝突著。對於きじ,多半是前者勝出,多年老友就算是風華不再,還是老朋友。
お好み焼き きじ 丸之內店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2-7-3 (東京ビルTOKIA B1F)
1 則留言:
好懷念那時去P公司出差時,大家一起去吃大阪燒的時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