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至今閱讀過,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歷史書:《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昨天餐敘,聊到了閱讀。我那些有為的同學和朋友們,現在都在認真閱讀『大數據』、『物聯網』、『馬雲傳』之類的。只有我,閱讀的是歷史類的書籍,而且是從尼安德塔人的時代講起的歷史。聽起來就覺得自己不是適合做生意的類型,不是嗎?

不過,千萬別小看這本書。作者實在是太厲害了!能夠從考古、基因與演化論、文明與文化,談到農業革命、文字與數字的發明、經濟活動、帝國主義的形成、宗教的影響力,以及接著發生的工業革命與科學發展,最後並謹慎地預估人類的未來。如此巨觀審視人類史,而且對於當中每個議題都做了深度研究。這樣的歷史學家實在是前所未聞。

因此,其中的哲思,也特別有意義。

閱讀之後,衝擊最大的,首先是漢摩拉比法典與美國獨立宣言的對比。作者的精闢論述,讓讀者清楚地了解:美國獨立宣言並沒有比漢摩拉比法典更為合理。事實上,1776年的獨立宣言當中,『自由』一詞只代表國家不能隨意沒收或處分公民的私有財產,而不是說權利遭侵害的人能夠取回並行使權力,而『平等』並不是說白種男人和女人、印地安人以及黑奴有同等地位。漢摩拉比法典制定了不同『人等』的階級秩序,而美國獨立宣言奉行的則是財富的階級秩序。我們熟悉的觀念,不論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人人皆為獨立的個體』,或是金錢、資本與信用,都是人類憑藉著無遠弗屆的想像力產生的觀念。這些觀念,建構出系統和秩序。如果社會全體都相信同樣的觀念,秩序就能維持,並不能因此認為哪個觀念比另一個更為真實,或是哪個文化比另一種更為合理。

此外,作者指出值得深思的事:『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不代表個體的幸福』。牛羊豬等家畜,因為人類,搭上了演化的順風車。如今全球擁有超過十億隻牛和兩百五十億隻雞,相較其他瀕臨絕種的物種而言,牠們成功的提高了自己的總數,並且在生態系的DNA大池塘當中佔得更高的比例。然而物種全體的成功,不代表個體更為幸福。例如野生牛的自然壽命是二十至二十五年,雖然在野生環境當中,有不少野牛活不到這個歲數,但至少有相當的機會可以存活很久。相較之下,肉牛不過幾個月就到達最佳屠宰年齡,乳牛則會被強迫一再受孕,小牛一出生就被人類從母牛身邊帶走,以防牠喝掉太多牛乳。從個體的觀點,很難說牠們因為演化成功而更幸福。從採集和狩獵進入農業社會的人類也是如此。人類的總量,因為農業革命而增加了數倍(從全球五百到八百萬,增加到兩億多人)。然而務農者得花更長的工時辛勤耕作。同時他們得冒更多的風險:包括氣候的不確定性,土地或收成被搶,經年累月的勞力投資瞬時化為烏有。相較於採集和狩獵,這樣的損失太大,因此,這些務農的人們,不得不發展出一些組織與制度,以便降低風險的發生率,保障自己未來的安全。結局是這些組織與制度漸漸演變為階級社會,養活了統治階層的菁英分子。農民的食糧被大量徵收,往往只能勉強過活。比起採集或狩獵,大多數的農民變得不幸福,只是個體在演化的洪流當中沒有選擇。他們無法由複雜的農業社會走回頭路。作者甚至用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演化就像評估某一家公司經營得成功與否。我們看的是公司的總體市值、年營業額和總收益,而不是看員工個體幸福與否。人類從採集和狩獵進入農業社會,就好像『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大企業,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四十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然而,『等他們到了四十歲,卻發現自己背負巨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住高級住宅區的豪宅,每家得有兩部車⋯⋯。他們該怎麼做?他們會放下一切,回去野外採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用這樣的高度,撰寫的歷史書籍,讀起來欲罷不能,彷彿走了一趟驚奇之旅。於是,當老友們談著谷歌、雲端、大數據與物聯網時,我不禁想著:是否這正是『農業革命』的重演?個體會因此更為幸福嗎?


繼續閱讀:
你為什麼需要閱讀這本書——我讀《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作者今年會來台灣~http://bookzone.cwgv.com.tw/event/bcs164/index.html

PANTU 提到...

是啊。然而票價不斐。
此時的我,只好拜讀《窮人的經濟學》。

Labels

七條 (1) 大かまど芝 (2) 小狗教我的事 (5) 巴黎印象 (7) 日本大阪 (22) 日本北海道 (40) 日本印象 (27) 日本東京 (40) 日航關西機場飯店 (1) 水井茶堂 (4) 火星在線 (4) 北工房 (1) 台南遠東香格里拉 (4) 台灣旅遊 (46) 本湖月 (4) 甘味處 花 (1) 甲殼公司 (30) 吉崎食堂 (3) 竹北 (10) 牡蠣料理 開 (1) 咖啡 (26) 東京麵通團 (1) 南半球 (5) 叛徒心情日記 (120) 科普 (13) 紀の善 (1) 美瑛選果 (1) 音樂 (15) 香港旅遊 (11) 香港機場富豪酒店 (1) 倫敦旅遊 (7) 宮本 (1) 馬雅烘焙 (3) 強羅花壇 (2) 涵碧樓 (1) 野球 (6) 森の時計 (2) 菡萏咖啡 (3) 新竹喜來登飯店 (1) 溫味 (2) 銀座 古川 (1) 線性代數與信號處理 (1) 閱讀與影劇 (100) 韓國印象 (17) 攝影習作 (40) ANA Gate Tower Hotel Osaka (1) Auberge de Tefutefu (7) Cafe de la Paix (1) COEX (4) Conrad Hotel Singapore (1) Dommy's Dining and Bar (1) Gender (16) Haneda Excel Hotel Tokyu (1) Hilton KL (1) Hotel Monterey Sanno (1) Hotel Nikko Narita (1) Hotel Okura Sapporo (3) HOTEL日航福岡 (1) JAL修行 (36) KAMADO MARUYAMA (3) KLCC Trader Hotel (1) La Sante (2) Mitsui Garden Hotel (1) Moliere (1) Pres Vert (2) Relais Saint Germain (2) Rihga Royal Hotel (4) Sapporo Grand Hotel (3) Sapporo Park Hotel (2) Swissotel Nankai Osaka (1) うさぎや(兔屋) (1) おしどり (2) おばんざい とらや (2) きじ (1) サンパレス球陽館 (2) ねぎ焼 やまもと (2) ホテルコムズ新千歳空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