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1/06/06

天才作家的奇幻狂想曲───我讀《鴨川荷爾摩》


萬城目 學(Makime Manabu)的奇幻小說《鴨川荷爾摩》。今年端午節的書目。和粽子一樣,屬於高熱量食品。

很早之前就知道萬城目學的小說了。《鴨川荷爾摩》、《鹿男》與《豐臣公主》都是暢銷書,其中《鹿男》被拍成電視劇之後,還在台灣的日本台上映。每次在書店看到《鴨川荷爾摩》這本書,都會被封面吸引────究竟是什麼樣的小說,要讓四個穿浴衣的日本人,模仿披頭四的唱片封面呢?────然而卻一直沒有買下來。
最近,萬城目學又有新作《偉大なる、しゅららぼん》出版,他還為此接受BS-TBS週六上午的節目「王様のブランチ」的專訪,讓女記者拍攝他的寫作環境。我看著這位長像並不特出的作家,心想,這位仁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為什麼會寫出《鹿男》這樣的故事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即使最近已經看了《娑婆氣》系列的一堆江戶妖怪小說,仍舊在端午節之前買了這本《鴨川荷爾摩》。心想也好,端午節本來就屬於神怪的民俗節日,多看一本奇幻小說,應該不成問題。而且既然決定要看,就要從成名作《鴨川荷爾摩》讀起。

讀完這本小說之後,真想大笑。唉啊!原來這是邁入三十歲的作家緬懷青春的作品。巧妙地把大學生的青春回憶,包裝在京都地理、日本史、陰陽五行與幻術當中,並且加入了電玩的戰鬥元素。

因為是心情日記而不是書評────網路上亂七八糟的書評已經夠多了,實在不需要再多一篇────所以就不用做內容介紹,也不需要做文學批評了。這麼有趣的書,還是讓看倌們自己閱讀才好。中譯本的書首導讀,提供了一些日本歷史人物的介紹,對於不太熟悉這些人物的讀者,頗有幫助。閱讀當中一直想發笑,是副作用之一。

故事是用第一人稱講述的。主角安倍,是京都大學綜合人類學院的學生。他的死對頭蘆屋,是法律系的學生。可是,作者本人其實是法律系的。看著作者用安倍的角度,講述死對頭蘆屋如何如何,實在很有意思。故事以京都為背景。還記得上一回去京都旅遊時,同行的日本友人,想到宇治喝新茶,於是我跟著去了一趟宇治。這一趟宇治之行,短短幾小時之內,參觀了日幣十元背面的『平等院』、見到了日幣一萬元背面的『鳳凰』、以及日幣一元背面的『若木』。在宇治橋旁的通圓茶屋喝新茶,店家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老闆已是第二十三代的店主。由於只待在宇治不到半天,總覺得應該再找機會好好重遊此地。如今閱讀《鴨川荷爾摩》之後,心裏覺得,一個人就算是要寫富有電玩元素的奇幻小說,果然還是要經過歷史與文化的洗禮,才能寫出有『味道』的作品。住在古都,對作家的養成,真是個好選擇。

這本小說由於大賣,後來也被拍成電影。很快地看了一下電影之後,個人覺得電影不若小說有趣。不過,選角倒是很不錯。電影由石田卓也擔任蘆屋,和我的閱讀印象十分接近。

沒有留言: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