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7

《海角七號》二三事

I.
老爸七十大壽。本來想為他安排一趟國外旅遊,但他說上了年紀,出國太辛苦,不過在國內走走倒是不錯。他又說他很多年沒去墾丁了。於是我們安排了一趟墾丁之旅。

行前,在部門聚餐的場合,我和同事(自稱『是敵人、不是呆人』的那位老大)提到這事。

『是不是趕著《海角七號》的熱潮?』敵人老大這麼問。

是啊,連飯店都選夏都。但其實只有我和另一半趕《海角七號》熱潮。老爸沒看過《海角七號》,他只是單純地想去墾丁看看海。

『不過,現在是落山風的季節,天氣不好,其實並不是到墾丁的最佳旅遊季。』敵人善意的提醒。

也沒錯。這個季節,落山風太大。但是老爸生日的時節不是我能挑選的。好不容易他有遊興,開口說要去墾丁,這一點心願,做兒子的一定要達成。往好的方面想,遊客少一點,我們玩起來,至少不會人擠人。

到墾丁之後,嚇了一跳。不是落山風的季節嗎?人怎麼那麼多。看來電影的效應超乎預期。夏都因為《海角七號》的關係,生意出乎意料的好。街上四處可見《海角七號》周邊商品,例如孔雀石以及馬拉桑小米酒。7-11則在店門口貼上了大海報,內容是《海角七號》景點全圖,讓尋找拍攝場景的影迷們可以按圖索驥。當然,他們也把恆春地區的所有7-11店家位置都標示了出來。並且註明:尋找場景,可以向鄰近的7-11洽詢,店家會給予貼心的協助。

《海角七號》顯然對促進總體經濟有莫大的貢獻。影迷們人來人往,到各地拍照,並在墾丁大街上,購買小米酒和孔雀石。而我最想買的,其實是7-11門口那一張大海報。那顯然是恆春才有的限量商品,我對『限量』兩字一向毫無抵抗力。可惜店員說,那個沒法賣。

II.
日本人怎麼看《海角七號》?

我問了日籍友人。不曉得他會提及片中的大時代悲歡離合、南國的風土人情、或是電影當中的音樂?

沒想到他的第一句話是:「日本女生不是友子那個樣子的。」

日本友人說,他所有的女同事,看完了電影的反應,都是「日本女生不是友子那個樣子的。」友子的說話方式以及情緒表達,他們都不認同。其中有幾位,對於友子對代表會主席說「我聽不懂台語」的那一句台詞,反應特別激烈。她們說,日本女生絕對不會用那樣的方式說話。

我有些驚訝。飾演友子的田中千繪,難道不是日本女生嗎?不過日本女生應該是什麼樣子,恐怕是日本女生說了算,而不是台灣男生說了算。想想,美國的Hollywood,不也總是把華人拍成他們的刻版印象,以至於華人都要大聲說『我們不是這樣』嗎?既然日本的味噌湯和炸豬排,到了台灣都會變成台灣口味,而不再是日本口味,友子這個角色,在此變成了台灣的男性觀點,也就沒有那麼奇怪了。

不過,日本女生認為他們應該是什麼形象,就要讓友子這個獨特的角色,符合他們心目中的平均形象,是否也是另一種刻版印象呢?

正當我為此問題腦筋打結時,另一半開口說話了。

「是啊,實在太誇張了。還有喝酒之後發酒瘋的那一幕,大家一定不敢苟同吧?」另一半開口解危。

「不過,大家對喝酒之後發酒瘋的部分,倒沒有什麼意見。」日本友人笑著回答。原來,他的同事當中,的確有些是常喝酒的。如果多喝了幾杯,平時再溫文有禮的人,也可能在酒醉後變了樣。這種事看過了幾回,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刻版印象終究是外在的。用酒精剝掉文明與禮俗的外衣之後,人,還是不分國界的。

III.
侯孝賢說,他對於拍了《悲情城市》,讓九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有深深的罪惡感。

聽起來好像是發現核分裂的科學家對原子彈造成的後果的懺悔。

不過,一個人再偉大,不可能控制全世界。侯導一個人,是不能決定九份變成什麼樣子的。九份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九份,是各種因素的蝴蝶效應。他最多不過是在一個關鍵的年代,做了一些事,拍了幾部片。

如果侯導沒有去九份拍電影,難道日後的導演不會有人做同樣的事?而且,人們需要經濟活動。即使像內灣、北埔這樣,沒有被侯導拿來取景的地點,今日不也是完全走樣,和十幾二十年前的寧靜小山城完全不同?今天的九份,無法保持在二十年前的樣子,問題不在侯導的電影。侯導不需為此背負著罪惡感,倒是應該要習慣一個熵值不斷增大、一切不再單純的世界。

侯導對九份的罪惡感,也會在恆春上演。有些事不能避免,例如觀光客蜂湧而至。他們也不是壞事的根源,某些時候還是好事一樁。日本和韓國,同樣地也使用電影或電視文化,來推動觀光產業。其中有不少很成功,但也有如同今日的九份,會讓侯導搖頭歎息的例子。造成差別的關鍵是規劃。不過,要等待政府機構這隻末稍神經失靈的巨獸來主導觀光規劃,恐怕是不智之舉。恆春的在地人,要加油,要自強。用在地的自主意識凝聚動力,恆春才會走出自己的方向。

沒有留言:

Labels

七條 (1) 大かまど芝 (2) 小狗教我的事 (5) 巴黎印象 (7) 日本大阪 (22) 日本北海道 (40) 日本印象 (27) 日本東京 (40) 日航關西機場飯店 (1) 水井茶堂 (4) 火星在線 (4) 北工房 (1) 台南遠東香格里拉 (4) 台灣旅遊 (46) 本湖月 (4) 甘味處 花 (1) 甲殼公司 (30) 吉崎食堂 (3) 竹北 (10) 牡蠣料理 開 (1) 咖啡 (26) 東京麵通團 (1) 南半球 (5) 叛徒心情日記 (120) 科普 (13) 紀の善 (1) 美瑛選果 (1) 音樂 (15) 香港旅遊 (11) 香港機場富豪酒店 (1) 倫敦旅遊 (7) 宮本 (1) 馬雅烘焙 (3) 強羅花壇 (2) 涵碧樓 (1) 野球 (6) 森の時計 (2) 菡萏咖啡 (3) 新竹喜來登飯店 (1) 溫味 (2) 銀座 古川 (1) 線性代數與信號處理 (1) 閱讀與影劇 (100) 韓國印象 (17) 攝影習作 (40) ANA Gate Tower Hotel Osaka (1) Auberge de Tefutefu (7) Cafe de la Paix (1) COEX (4) Conrad Hotel Singapore (1) Dommy's Dining and Bar (1) Gender (16) Haneda Excel Hotel Tokyu (1) Hilton KL (1) Hotel Monterey Sanno (1) Hotel Nikko Narita (1) Hotel Okura Sapporo (3) HOTEL日航福岡 (1) JAL修行 (36) KAMADO MARUYAMA (3) KLCC Trader Hotel (1) La Sante (2) Mitsui Garden Hotel (1) Moliere (1) Pres Vert (2) Relais Saint Germain (2) Rihga Royal Hotel (4) Sapporo Grand Hotel (3) Sapporo Park Hotel (2) Swissotel Nankai Osaka (1) うさぎや(兔屋) (1) おしどり (2) おばんざい とらや (2) きじ (1) サンパレス球陽館 (2) ねぎ焼 やまもと (2) ホテルコムズ新千歳空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