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2011/02/24

《告白》原著小說讀後雜記

前幾天,利用睡前的時間,把《告白》原著小說看完了。
獲得本屋大賞第一名的作品,果然很好看。不得不佩服小說的作者湊佳苗。

先前觀影時,讓我聯想到《竹籔中》的,是原著小說的結構。也許,這是小說家向前輩作家致意?

導演也有厲害之處。很難講誰更高明一些。

如果先看了原著小說,再看電影,不曉得評價會不會不一樣?

一部電影無法討好每一位觀眾。前一陣子看過陳英雄改編村上春樹的作品,電影《挪威的森林》,並且寫下印象還算正面的觀影心得之後,赫然發現:網路上看得到的《挪威的森林》觀影意見,大部分都非常負面。有的甚至把這部片罵得一文不值。我剛好是比較接受這部電影的,因此對這麼多的負面意見,一開始感到相當驚訝,甚至稍稍為陳英雄抱不平。不過,後來想想:一部小說,從作家的筆下完成後,如同離開娘胎,自行成為一個有機體,任由讀者各自詮釋。每個人對文字的感受不同、想像力不同、人生的閱歷不同,本來就不會有一致的觀點。

前老闆對我說過:大部分的人,沒有能力親自畫出一幅藝術傑作、或親自做出有質感的工業設計,不過,一般人都有鑑賞力,能夠分辨一幅畫或者一個設計的好壞。如果把前述『繪畫』或者『工業設計』,換做『文學』或者『電影』:要成為好作家或者名導演不容易,但是,文學批評或是影評,則是什麼人都可以發表的。

只不過,做為一個人,還是不要太挑剔才好。批評別人容易,要是自己來,恐怕也做不到,不是嗎?

沒有留言:

399892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