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關於冤罪的一百種可能:我讀《冤罪論》

日本的刑事訴訟,在2009年起,正式實施了公民參與審判的裁判員制度。本書作者,針對可能參與審判、擔任裁判員的一般日本公民,寫了這本書,使用大量的冤罪案例,說明應如何避免冤判。



日本實施裁判員制度之後,重大犯罪的刑事審判,例如殺人、傷害致死等等,就必須有公民裁判員參與。然而就算此一制度早已上路,事實上,在各種問卷調查資料中顯示,仍有不少人並不想參與審判,原因從擔心自己無法做出公正的裁判,到怕麻煩或者覺得事不關己,各式各樣不一而足。

套用現正上映中的某一部日劇的廣告宣傳用語:在日本,刑事案件一旦進入訴訟階段,99.9%將由檢方獲勝。這彷彿是說,被告幾乎是罪證確鑿的罪犯,才會成為被告,進入刑事訴訟流程。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閱讀本書之前,雖然知道冤罪的存在,然而從未想像其數量之多,可以拿來整理、歸類、把各種冤罪類型化,寫成一本超過三百頁的專書。閱讀本書時,對於這麼多的冤罪,心裡不免略感驚訝。

作者寫這本書是為了降低冤罪風險,預設的讀者是可能成為刑事訴訟裁判員的一般公民大眾。做為裁判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審視偵查機構針對某一刑案所重建的事發過程,也就是審視檢方如何推定『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哪裡,對受害人用什麼方式做了什麼』,思考這樣的推定,是否仍存有『可合理懷疑』之處。除了極少數的刑事案件之外,一宗刑案通常不存在從頭到尾鉅細彌遺的監視錄影。前述『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哪裡,對受害人用什麼方式做了什麼』等問題,只能用證詞和證物於事後推敲。然而一旦做了錯誤的推定,將無罪者判為有罪,受冤者很可能遭受諸如死刑的極端不公義,事後完全無法彌補。即使受冤的一方沒被判死(或者判死但尚未執行),在日本,冤罪要澄清,平均要花費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作者把歷年來的冤罪歸納成各種分類,讓讀者理解,在哪些情境之下,需要特別注意推論的可合理懷疑之處,以及被告遭受冤屈的可能性,期盼藉由公民裁判的『冤罪感』,降低冤罪風險。

作者在書中,將大量的案例,歸納成各種冤罪的類型。例如,現場的第一發現者,有可能反倒被誤判為加害者,而且一旦被錯認為加害者,在重建事發過程時,特別難以排除。車禍現場的發現者無端被捲入車禍事件當中,路人變被告,正是這種情境。類似這樣狀況的冤罪情境,還有被害者的家屬被認定為內部犯罪者。引用作者的說法,『當偵查機關以懷疑的眼光審視家屬、訊問家屬、使家屬自白、再把家屬當成犯人提起公訴時,法院不見得可以確實地發覺被害遺屬是無辜的。』此外,只要嫌犯供述了『我和〇〇〇一同犯案』,那麼,嫌犯的所有犯罪供述,一瞬間全部成為證人的現場目擊證詞。因此嫌犯認識的人容易被牽連為共犯,而且特別不容易澄清冤屈。

這樣看來,只要略為倒楣,每個人都有可能捲入刑事事件。

使用證物或證詞推敲事發經過,對於『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哪裡,對受害人用什麼方式做了什麼』等問題,即使是最有力的證據,往往只能說明其中的某一項、或者至多某幾項,無法回答上述所有問題。至於較為薄弱的情況證據,甚至連任何一個問題都無法直接回答。相形之下,如果取得了罪犯的自白,就可以一口氣直接重建案件的整個事發經過。辦案者當然為此全力以赴,自白因此成為冤罪的一大來源。這樣的事不僅在日本發生,在台灣同樣不勝枚舉,從王迎先到江國慶,還有其他仍在訴訟中的諸多案件皆是如此。作者指出這不單只是偵查機關的素質問題,而是審判當中,證據法則結構本身的問題。引用作者的說法:『我們時常聽到「絕大多數的偵查人員是秉持良心且不眠不休地致力於消滅犯罪」,但是即便如此,這與不會強迫取供是兩回事。有時候說不定正是因為「秉持良心且不眠不休致力於消滅犯罪」,所以才強迫被告自白。』

最終能夠降低冤罪風險的,不在偵察而在審判。在某些國家的司法系統當中,公民參與是一種義務。這些國家的研究數據顯示,即使多數的刑事案件當中,職業法官和公民對於刑事案件有罪與否看法一致,但是在那些意見不一致的少數案件當中,法官意見為有罪但公民判定無罪的數量,相較另一種情況高出甚多。這可以解釋為,相較於職業法官,公民抱持著較為嚴格的標準,對於罪行的推定,做出較多的合理懷疑。或者說,相較於公民大眾,職業法官對於無合理懷疑的尺度,有可能受到司法組織的系統影響而造成偏差。

這是好一陣子之前讀的書。最近因為鄭性澤案而拿出來重新閱讀。稍後會再看一遍經典名作《12 Angry Men》。

沒有留言:

Labels

七條 (1) 大かまど芝 (2) 小狗教我的事 (5) 巴黎印象 (7) 日本大阪 (22) 日本北海道 (40) 日本印象 (27) 日本東京 (40) 日航關西機場飯店 (1) 水井茶堂 (4) 火星在線 (4) 北工房 (1) 台南遠東香格里拉 (4) 台灣旅遊 (46) 本湖月 (4) 甘味處 花 (1) 甲殼公司 (30) 吉崎食堂 (3) 竹北 (10) 牡蠣料理 開 (1) 咖啡 (26) 東京麵通團 (1) 南半球 (5) 叛徒心情日記 (120) 科普 (13) 紀の善 (1) 美瑛選果 (1) 音樂 (15) 香港旅遊 (11) 香港機場富豪酒店 (1) 倫敦旅遊 (7) 宮本 (1) 馬雅烘焙 (3) 強羅花壇 (2) 涵碧樓 (1) 野球 (6) 森の時計 (2) 菡萏咖啡 (3) 新竹喜來登飯店 (1) 溫味 (2) 銀座 古川 (1) 線性代數與信號處理 (1) 閱讀與影劇 (100) 韓國印象 (17) 攝影習作 (40) ANA Gate Tower Hotel Osaka (1) Auberge de Tefutefu (7) Cafe de la Paix (1) COEX (4) Conrad Hotel Singapore (1) Dommy's Dining and Bar (1) Gender (16) Haneda Excel Hotel Tokyu (1) Hilton KL (1) Hotel Monterey Sanno (1) Hotel Nikko Narita (1) Hotel Okura Sapporo (3) HOTEL日航福岡 (1) JAL修行 (36) KAMADO MARUYAMA (3) KLCC Trader Hotel (1) La Sante (2) Mitsui Garden Hotel (1) Moliere (1) Pres Vert (2) Relais Saint Germain (2) Rihga Royal Hotel (4) Sapporo Grand Hotel (3) Sapporo Park Hotel (2) Swissotel Nankai Osaka (1) うさぎや(兔屋) (1) おしどり (2) おばんざい とらや (2) きじ (1) サンパレス球陽館 (2) ねぎ焼 やまもと (2) ホテルコムズ新千歳空港 (2)